▲苏德超因为在网上科普哲学,凭借一系列“灵魂拷问”出圈。图/网络视频截图


“人是目的还是工具?”“如何避免学哲学成为学哲学历史学呢?”“西方哲学也会有预测未来的概念吗?”这些富有哲思的留言来自苏德超的短视频账号评论区。他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最近因为在网上科普哲学,凭借一系列“灵魂拷问”出圈。


2022年5月,苏德超注册了自己的抖音账号,从生活话题入手,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为网友讲解哲学,让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成为网友们可以听懂、并加以思考和探讨的热门话题。目前他的账号已经发布了253个作品,获得36万名粉丝和220万次点赞。网友们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对于哲学和生命的感受,仿佛大学课堂里的自由讨论。


在短视频上“红”起来之前,苏德超在武大的哲学课已经火了好几年。他的课堂常常一座难求,每次公开课开讲,教室的边边角角都站满了人。某次停电,全班学生在黑暗中与他讨论两小时,没有一人离开,苏德超哲学课的魅力可见一斑。这种魅力,经由短视频,在网络上得到进一步扩散传播,更多人进入苏德超的“小课堂”,领略人生的智慧,感受哲学的魅力。


看完苏教授的视频,很多网友才发现,哲学并不总是孤悬在云端之上,也可以接地气,也可以大众范儿。“公平和正义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这些充满哲学意味的“灵魂拷问”,让评论区的网友们陷入思考。这门看似高深的学问,通过网络媒介,开始走入越来越多人的日常。最近,话题#教授说i人遇到困难别自己扛#还登上了抖音热榜。


无独有偶,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张良仁最近也在网上受到关注。他选择跨界成为一名探店博主,走街串巷讲述美食里的历史,在抖音收获32万点赞。


国人最早撸的串,出现在宁夏中卫的长乐汉墓;油条为啥是成对炸?因为南宋临安摊主替岳飞鸣不平,把秦桧夫妇捏成了“油炸桧”。一顿饭被拆解成无数个充满烟火气的知识点,饭还没吃上一口,历史考古的“精神食粮”却很对人胃口。话题#54岁教授吃饭太认真带火冷门专业#也登上了热搜。


▲教授学者们走出校园,用专业又生动的知识,以及平等友好的互动,充分展示了大学的意义。图/网络视频截图


教授学者们走出校园,用专业又生动的知识,以及平等友好的互动,充分展示了大学的意义。在短视频平台上,这样的学者类作者还有很多。重庆大学教授勾茜在抖音解读天体化学,为什么星云是五颜六色的、一亿光年外的光到达地球需要多久……将观众的视野从油盐酱醋带到一个更为辽阔的境界;还有70多岁的同济大学退休教授、“科学姥姥”吴於人自制道具,演示物质世界运行法则,揭示大自然“看不见的真相”。


在这些达人的科普中,那些高冷的知识,不再是一条条枯燥抽象的概念,而是生动有趣的例子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贴士。他们不仅仅是介绍知识,也传播一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看问题的视角。人类历史的奥秘,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外太空的神秘莫测,丰富了用户的认知,也提升了大众的科学素养。


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与传播渠道多元化的时代,有这么多专业人士愿意向大众无偿科普学问,有如此便捷多元的渠道可以学习知识。以前有人以为短视频偏重娱乐,但如今,知识类内容正在短视频涌现,博主们不博尺度,而是拼深度、广度和温度,将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给大众以知识的普及,思想的引领,视野的提升。


任何知识只有“活起来”才有意义,或许从来就没有什么高冷的知识,关键是传输和接受的方式。媒介技术的进步为知识普及提供了便利,期待更多知识博主踊跃“下海”,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知识流行起来,让科普流行起来。


撰稿/思远(媒体人)

编辑/迟道华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