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关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AEB(紧急刹车介入功能)的论战持续多日,并在何小鹏的一句“感谢老余”后似乎画上了句号。


但在风波过后,到底什么是AEB,两家车企高管为何产生了“隔空论战”的碰撞。双方的技术实力表现如何?近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进行解析。


AEB触发速度是否应达到90km/h


在此前的论战中,何小鹏强调“系统会避免没有必要的介入发生”,“误触发率要下降到几十亿分之一这个级别”。“如果速度过高,一旦误刹车,对用户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惊吓。”何小鹏认为,部分车企将AEB触发速度调至60km/h以上的做法有待商榷。


余承东则在朋友圈表示,“(一些人)对行业技术进展与未来发展,缺乏基本认知。”此前,在新款问界 M7发布会上,余承东曾提到,“华为ADS2.0系统的AEB能力进一步提高,前向刹停速度已经从上海车展期间的60km/h提升至90km/h。”


对于“AEB触发速度是否应达到90km/h”,在业界引发了不同看法。


“高速情况下AEB的触发很有必要,否则车辆如何通过智能驾驶规避风险?可能一个误触发会造成不良后果,但不能为了避免误触而抛弃高速下的AEB响应机制。车企要在宣传前做好技术积淀。”西部智联业务发展中心高级总监、西部智车总经理孔德聪告诉记者。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则表示,在90km/h的速度下,AEB如果引发误触,确实可能对车辆安全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强制执行可能会给用户安全带来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对待。


孔德聪表示,AEB是很早期的一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行业内还没有智能驾驶这个话题。AEB通过感知的手段,预知前方的障碍或危险,提前采取制动举措,避免造成碰撞的事故。


他认为,该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比较成熟,在很多车辆上都实现了配置。如果按照现在的智能驾驶技术看,AEB是属于低级别的智能驾驶技术。


由于造车入局时间不同,孔德聪认为老牌车企的智驾与后入局的玩家不太一样,前者是从纵向辅助、定速巡航、横向辅助等方面为基础向智能化发力,后者则没有AEB功能积淀,多从智能算法的感知到规控的方式进行界定。


张孝荣则表示:“目前AEB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几大趋势”:AEB逐渐成为新车型的标准配置,欧洲立法先行;对常规障碍物(如车辆、卡车、公共汽车等)的识别能力在逐步提高中;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小孩,动物,自行车,摩托车,路肩,护栏的识别能力也在提升。


企业高管有各自的立场,智能驾驶发展仍应保持积极态度


日前,有媒体直播测试了黑夜环境下不同车型的AEB技术对静态假车的反应情况。其中问界M5能够实现80km/h时速下的刹停,小鹏G6首次30km/h的时速测试却完全没有AEB介入直接撞上假车。最后问界M5成绩为80分(满分),G6成绩为40分。


另一个针对静止电摩托的测试中,问界M5获得60分满分,小鹏G6为30分。


对此,孔德聪评价称,测试时场景的复现,不需要理论依据。不过在黑夜中对感知挑战比较大,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他认为,从媒体测试的场景来看并不能综合评判双方的高下,但就黑夜维度来看,小鹏确实有提升空间。


对于何小鹏与余承东的论战,孔德聪认为企业高层有各自的立场,可能有技术的,有商业的,也有公关的,不需要探讨太多。


张孝荣则指出,尽管AEB系统对于减少路面交通事故发生率效果显著,但受限于当前技术水平,AEB仍存在着一定的感知与判定短板,因而并非自动驾驶防撞措施的终极选项。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何小鹏和余承东对于AEB技术的解释会有所不同,他们的争议点可能在于对AEB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路径上存在差异”,张孝荣表示。


最后,孔德聪提到,新技术新功能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迭代。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要去神话某一个功能或者某一个企业所掌握的技术,也没必要在看到一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就对这个技术抱以悲观的态度。


“至于大企业或者大佬之间的口水战也好,或者技术上的一些评判也好,我觉得正好说明现在产业上还有社会上对新技术有很大的关注度。也说明这些企业在这样的技术上有很大的投入,我觉得从技术的层面,或者从文化的层面来说,这次事件说明现在汽车产业,特别是智能网联产业,正在繁荣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白昊天

编辑 徐超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