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大的消费升级空间,就立足长期提升国民素质来说,健康消费升级就是我们希望倡导的一块。如果能将现有的医疗费用在人生的长周期中合理平摊,我们就能用相同甚至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在近日举行的“2023居民健康消费指数与产业投资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提出上述建议。


研讨会上还同期发布2023年第二三季度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报告。居民健康消费指数是在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指导下,由健闻咨询和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合作研发编制,旨在使用消费大数据衡量不同地区居民的健康消费习惯。自2022年3月首次发布以来,指数按季度更新。


健康管理场景从医疗机构向家庭延伸


居民健康消费指数将居民与健康相关的消费分为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健康管理、疾病控制与管理三大维度,囊括70种商品品类,涉及200余种具体产品。其中,胎心监测、失能护理、血氧监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产品及服务的消费趋势在本期指数报告中备受关注。该类产品/服务最大的共性是可以居家便捷使用,这也意味着,健康管理场景从医疗机构向家庭延伸。


居民自身的健康管理,日常的居家生活场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傅虹桥指出,如果每次检查都要前往医疗机构,对患者和医疗机构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消耗。很多慢病患者往往因为检查不及时,对疾病指标缺乏掌握,任由病情发展,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能够居家开展日常健康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并积极干预,无疑将大大提高病情控制的效果。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涵也指出,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场景不只局限于在医院接受疾病治疗。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的健康消费需求,正在带来大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新变化,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联动,也将给产业形态和结构带来系统性改变。


与家庭场景息息相关的健康状态监测和疾病筛查,是业界重点关注的健康管理发展方向。与会专家也指出,大部分人群对此类健康干预措施的使用积极性、依从性和支付意愿都不高,最大的痛点在于其“反人性”,使用体验不佳,产业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让产品功能更完备、使用更简便,让一些正向激励来激发消费者进行健康管理的意愿。


指数解读:居家健康消费地域差异明显


在指数最新报告解读环节中,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助理兼秘书长贾英男指出,从测算结果来看,各类健康管理和疾病干预相关的产品与服务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以胎心监测为例,通过家庭自备胎心仪,孕妇可以居家监测宫内胎儿是否有异常,以便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本报告周期内,陕西、甘肃、河北、河南、贵州、宁夏、青海、广西等地胎心仪健康消费指数排名前列,与当前出生率排名靠前的地区大体一致。据统计,贵州、青海2022年人口出生率均超过10‰。


在慢病管理方面,报告周期内,血糖仪健康消费指数排名靠前的省份,均在北方地区。整体来看,该项指数排名与各省糖尿病患病率分布大致吻合。根据2019年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美年大健康联合发布的“体检大数据糖尿病地图”,糖尿病与肥胖高度正相关,全国体检人群糖尿病检出率分布上呈现“北高南低、男高女低、老高少低、冬高夏低”的特征。


报告指出,随着便携式、智能化血糖仪产品供应量增加,居民家用血糖仪消费需求也在不断释放,在糖尿病高发地区尤为明显。


报告显示,二季度高血压相关服务健康消费指数排名前五的省份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三季度排名前五的地区与二季度完全相同。


二季度冠心病健康消费指数排名前五的是贵州、安徽、江苏、上海、北京;三季度排名前五位的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


居家健康管理的需求还与人口流动状况紧密相关。在人口流出地区,各类健康产品消费指数排名相对靠前。报告分析,这些地区外出工作的年轻人出于孝心,会选择购买各类健康产品来帮助父母长辈进行健康管理,以便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出治疗决策。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