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冯琪)身穿宇航服的“宇航员”、头上长角的“外星人”、穿越回古代的工程师……11月18日,北京市钱学森中学综合楼内一片沸腾,北京市中小学生航天科技体验与创意设计大赛在这里进行,航天知识竞赛、航天器设计与模型制作竞赛、航天科普剧表演竞赛、航天科学实验演示竞赛、航天征文演讲竞赛、航天器摄影竞赛等多个项目比赛紧锣密鼓进行。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此次大赛通过各区组织区级评审、大赛组委会复审选拔,最终有来自全市242个项目和代表队,共计632名学生进入现场终评展示环节。


航天科普剧表演竞赛现场。图/新京报记者 冯琪


“我饰演一个梦想当宇航员的小学生,但是他经常逃课,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到真的宇航员……”航天科普剧候场处,一位小学生向记者介绍了团队此次的参赛作品《奇妙的太空旅行》。“你们表演的状态非常真实……”《中国空间站》《奔赴火星》等15个作品依次登场展示,三位评委现场点评。


“在月球上生活一昼夜周期有多长?”“工程师们在地球上通过什么控制航天器的工作?”……航天知识竞赛现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分段进行,设必答题、抢答题和加赛题等环节,各组分数不相上下。


航天器设计与模型制作竞赛包含仿真模型、外星探测器两个主题,123个参赛航天器模型多利用废弃材料制作而成。来自呼家楼中心小学团结湖分校的参赛同学带来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及周边设施”模型作品,团队成员向记者介绍,模型都是用废弃打印纸、废弃装修材料等手工制作的。来自昌平区第二中学的两位同学则以祝融号为灵感制造了一台“智能探测火星车”,能够模拟火星车进行温湿度、火星表面智能勘探以及样本智能采集功能。



呼家楼中心小学团结湖分校的师生介绍自己的参赛作品。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另一边,27个航天科学实验围绕“重现天宫课堂”“创设太空授课脚本”等主题,展现实验原理及现象。另外,22个航天器摄影作品均为学生对国内外在轨运行的航天器过境时拍下的影像,并通过答辩分享拍摄参数、拍摄地点、拍摄时间、过境信息截图。航天科幻画以未来的深空探测与研究为主题,主办方共收到北京16个区、共272所学校的2087幅作品。


卫星通信竞赛是今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航天科技体验与创意设计大赛的新增项目,已于今年10月举行完毕,共有来自9个区20个学校的146名学生参加,活动中,参赛选手用自己现场制作的天线接收卫星信标信号,并把它录制下来,译码、抄收。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竞赛活动使用的卫星信号来自“丰台少年一号”科普卫星,这颗卫星是由丰台区和海淀区的部分中学生参与研制,于2016年11月10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卫星通信功能是其基本功能,使用青少年自己研制的科普卫星,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这颗卫星的应用是大赛组委会设立该项赛事的初衷,旨在培养中小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培养具有航天精神和爱国情怀的航天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副馆长毛峰表示。


航天器设计与模型制作竞赛现场。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据悉,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少年宫、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承办,北京市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北京市少年宫科技活动部副部长张峥表示,本次大赛是综合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凸显跨学科科普教育中设计思维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培养青少年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