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回到舞台,有一种当年第一次参加比赛被大家认识时那种肆无忌惮的感觉。”蛰伏三年的吴莫愁,这样形容自己再出发的心情。


2012年,20岁的她凭借扎实的专业唱功、独特的嗓音一夜成名。一首《就现在》成为华语乐坛首个播放量破亿的mv ,各种代言、奖项拿到手软,霸占了当时人们的视线。


2019年,由于家庭变故、灵感枯竭等诸多原因,她选择主动按下“暂停键”。回归生活,找回自己。享受起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做起了“装修工”,和工人们聊家常、盯工程进度,处理一些琐碎的小事。她“故意”做着一些看似和她不搭边的事情,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烟火气。


沉寂的三年,是归零、也是重启。她找回了自己为之骄傲的初心和灵感,重新燃起对音乐的热爱。她尝试一改往日个性鲜明的表演风格,脱下华服,卸掉妆容,光脚站在舞台上唱歌,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娱乐圈更新迭代的速度曾让她焦虑,害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面对千篇一律的网络神曲的冲击,她希望依旧能够保持自己的态度,拒绝照搬照抄,创作出一些能尽量靠近经典的歌曲。


在她追寻热爱的道路上,有高峰,有低谷,有残缺,也有不完美。但毕竟有勇气何尝不是吴莫愁。如今的她可以自信地说,现在的我,是 20 岁的自己期待的样子。


新京报创刊20周年之际,《新辣公社》对话吴莫愁,聊聊出道十一年经历的爆红、彷徨、隐退、复出和她始终坚持的热爱。


《新辣公社》专访吴莫愁:保持热爱,要有勇气让自己归零。新京报《新辣公社》出品


沉寂三年 从艺人变成“装修工”


《新辣公社》:20 岁的你出道即巅峰,如今回看当时的自己,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吴莫愁:变化与不变的东西都包含在我的人生经历当中。譬如20岁的自己在表演时很享受舞台,这一点现在也没有变。变化的是 20 岁时的那种享受舞台,是充满张力的、热血的、不受控制的。但 30 岁的享受舞台,是有热情、有创新、有控制的。现在的我,是 20 岁的那个自己很期待的样子。经过了时间的磨砺和音乐道路上的学习成长,这些变化与不变囊括在其中。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体验,我很珍惜自己的每一个阶段。


《新辣公社》:三年时间没有出现在舞台上,这段时间你去哪了?


吴莫愁:那三年其实是我主动走下舞台。离开的原因很多,包括家庭的变故等等。但核心的原因是我过不去自己那一关。我发现小时候之所以热爱音乐,是因为自己和音乐会有很完美的互动。在演唱歌曲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迸发出来。这让我觉得自己很有生命力,让我坚信自己就是干这行的。我为此很骄傲,觉得自己能够带给观众很多很好玩、很不同的音乐体验。被大家熟知之后,在高强度不断重复的工作下,我突然发现大脑经常一片空白,找不到小时候那种很美妙的感觉了。那种热情和灵感好像都被僵化了,被一种循环重复给阉割了。当没有灵感的自己去面对观众时,我会抱有歉意。可能这样的想法会让人觉得过于严重了。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我从小就是这样一个快乐的、热爱音乐的、有灵感的人。我依赖这种灵感生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当这种灵感没有了,我不能在舞台上和作品中去抒发自己的观点的时候,那我究竟是谁?我能带给观众什么?我还是我吗?正因为这些,那个时刻我觉得是时候暂停下来,去尝试把灵感找回来。但它是一个问号,我不确定还能否找回那些灵感,再带给观众。这是我离开舞台三年的原因,我很害怕自己是一个没有生命力、没有天马星空想法的音乐人。当时选择离开,就是想找回自己的初心和灵感。


《新辣公社》:这期间你尝试做一些装修的工作,有什么收获吗?


吴莫愁:是的,之前因为连轴转的工作、通告、很少有机会体验生活,自己的朋友圈也越来越窄,仿佛自己被一堵墙围住了。我利用这次停下来的机会,去感受生活,做一个普通人,和大家聊家常,拉近距离。例如“你家孩子多大了,家里几口人”等等,那个时候我会变成一个采访者。通过这些,去感受生活、打破之前的状态。另外,装修也是一个磨砺自己的过程,有很多琐碎的事情需要你全程盯着,也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了大家的辛苦,大家的不易,也会反思自己要更加地努力,更加珍惜自己拥有的。


《新辣公社》:离开舞台的三年中会感到焦虑吗?


吴莫愁:在停下来之前的几年,我已经在和自己去抗争,已经在不断想办法去找灵感,但是找不到。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到了那一刻,所有契机堆积在一起。这是我最后的一种形式,是无能为力的。当我停下来,最大的调整就是放下自己曾是歌手这件事情,必须要完全放下这件事情,甚至做好可能不再回到舞台的准备。因为这个行业的人才非常多,流转速度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几天或者一小段时间不出现,可能就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更何况是几年的时间。所以慢慢也会产生一些焦虑。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状态,是自然产生的。但是真正让我感到焦虑的契机也很妙,和别人不太一样。当我有一天突然又想听音乐了,那一刻才是真正的焦虑。曾经的我不太想听音乐了。就像一个人一直在吃同样的东西,满到要呕吐的状态。有一天听到自己所唱的一首歌,就是《就现在》,那一刻我有了五雷轰顶的感觉。我发现原来自己那么有活力,那一刻被自己给激励到。我发现自己还是很爱音乐,但是在如此快节奏的当下,我可能真的回不去了,那才是我真正感受到焦虑的时刻。


坚持创作 拒绝照搬照抄洗脑神曲


《新辣公社》:网络神曲洗脑式传播,对音乐创作者来说算不算是一种冲击?


吴莫愁:其实这件事情有两方面,一方面它是有共性的,不必太担心,现在是短视频火爆,但你再往前推十年,那个时候也会有社交媒体和网络热歌,同样是简单化的词汇,就受到大众的喜欢。但那些我们称之为网络神曲的歌,其实只是换汤不换药,都是大同小异的。作为一个歌手,我希望可以一直保有自己的态度,能够塑造出一些经典,能称之为尽量靠近经典的歌曲。对于现在短视频兴起的热歌,我们也会去探讨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原因在哪里?如果我们再发一个歌的话,能够通过这个媒介怎样取其精华,去利用它的优势,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音乐风格。而不是照搬照抄,还是要保留自己的态度。这也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很多事情要综合地去看。


《新辣公社》:之前你还出演过话剧,登上话剧的舞台和登上音乐的舞台,感受一样吗?


吴莫愁:特别不一样。我之前出演的大多是喜剧。因为我的父亲,他是又搞音乐,又搞相声类的东西,所以我是从小就被熏陶,耳濡目染的,我的基因里也对这两件事是非常的热爱。音乐和话剧可以带给大家欢乐和享受。所以我喜欢音乐和话剧。 所以我还是很幸运,可以演不同的人物,可以在舞台上体验不同的人生和情感,就是一个很过瘾的过程。还有一点,就是当台下观众在笑的时候,非常有成就感。


素颜亮相 有勇气何尝不是“莫愁”


《新辣公社》:重新踏上舞台感受如何?


吴莫愁:老泪纵横。有一种当年第一次参加比赛被大家认识时,那种肆无忌惮的感觉。之前经历外界对我方方面面的评价,会产生职业化造就的反应。我会不自觉地注意别人的看法,包括自己的造型是否好看,是否会引起别人的不适。再次出发有了不一样的心境。那刻我感觉,就算今天的衣服不合身,我也能表现好我自己。就是有一种很无畏的勇气。那种状态非常爽。但是可能很少有人能够有两次机会体验这种,而且这是很冒险的,很可能没有再爽一次的机会。


《新辣公社》:你有一个舞台是全素颜出镜的,与之前造型张扬的你形成强烈反差,为什么会这样做?


吴莫愁:其实素颜出镜没有想撕掉任何标签的意思,我觉得每一个自己我都很珍惜,也都是很有趣的。当时在节目中素颜,一是当时体重达到了历史新高,我想借着当时的状态去表达一个全新的态度。另外,我觉得之前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浓妆艳抹,造型上也是穿高跟鞋居多,所以,这次我想让自己放松一点。但其实,素颜这件事情对我来说也是不那么敢的。但我想突破自己容貌焦虑的心态。正好当时演唱的歌曲是胡彦斌的《我敢》,这个歌词和我当时的心境非常契合,所以想通过我勇敢的态度去尝试,有勇气何尝不是莫愁嘛。当脱下了演出的华服和妆造,我觉得很洒脱,像是卸掉了防备,之前的那些顾虑全都没有了。


【同题问答】


新京报:用 3 个词形容你热爱的这件事儿。


吴莫愁:梦幻、热血、分享。


新京报:对于保持热爱,你有什么秘诀?


吴莫愁:对于保持热爱,我觉得就是时刻可以放弃热爱,要给自己留下空间的勇气。要敢于时刻给自己做一个清空,最后找到最初那种一无所有,很勇敢的状态,就能不断地焕发热爱的活力。


新京报:身处现在这个年龄段,你如何看待 20 岁的时候自己的热爱?


吴莫愁:我觉得 20 岁的自己的热爱非常酷。我很欣赏我自己。


新京报:有人说热爱是开启一切的正确答案,但是也有人说,等你擅长了热爱就开始了。那你是更认可因为热爱而坚持,还是因为坚持而热爱?


吴莫愁:我觉得等你擅长热爱就开始了,这个观点不对。你感觉到热爱了就要向前冲。不要想着现在什么都不会,要等到多么完美之后再干这件事。对于热爱,不能犹豫。


新京报:很多人担心,当成为职业之后热爱就会减淡。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点的?


吴莫愁:我觉得热爱变成职业的时候真的会递减那种热情。这是不可控的。


新京报:在追寻热爱的路上,你有没有留下一些遗憾?


吴莫愁:以我现在心态去回想,我觉得没有什么遗憾的。就感觉即使是有高峰,有低谷,有残缺,不完美,它也是雕刻成每个不同的经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我觉得很好,没有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