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博物馆的管理、策展等一线工作,以观众视角探索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效果……近一年来,国内高校博物馆学的多位青年教师作为访问学者,深入浙江、山西、陕西等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参与一线工作,以实际行动搭建博物馆界与学界的桥梁。

这是“腾博基金”2022年发起的“高校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项目。项目实施以来,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吉林大学的三位青年学者走进博物馆一线,通过历时半年的访问学习,将青年学者的力量注入博物馆建设中,也将实践经验带回高校,助力人才培养。


青年教师走进博物馆一线,推动文博界与高校“牵手”

“非常荣幸能成为本次计划的首位访学学者,半年的访学虽已结束,但这半年的实践学习,我参与了博物馆一线的工作,与博物馆管理者、策展人、保管员、教育者、观众等不同岗位和角色的同行以及志愿者、观众等人员进行了深层次、多维度的交流,对博物馆日常运营和科学发展问题有了更多思考,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有更大助益。”谈起这段经历,范佳翎感慨道。

2022年,中国博物馆协会与腾讯基金会联合发起“齐行共进:博物馆纪念馆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播公益基金”(简称“腾博基金”),以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播为主题,在全面强化中国博协引领学术与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的同时,带动全国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博物馆、纪念馆青年人才培养及整体专业水平提升,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高校青年教师支持计划”是“腾博基金”的项目内容之一。范佳翎是该计划中的首位访问交流教师,也是高校博物馆学青年教师的中坚力量代表。她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是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讲师、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2年9月中旬,范佳翎从北京南下,赴浙江省博物馆学习交流。访学期间,浙江省博物馆对范佳翎的访学做了充分和科学的安排,重点选择浙江省博物馆开放与教育部、保管部和博物馆学研究所三个业务部门进行轮岗实践。彼时,正逢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开馆筹备的关键时期,她因此有机会参与了博物馆库房搬迁和建设方案讨论、新馆人文体验馆方案的讨论修改、展览策展和实践方案讨论、学术会议策划和主持等工作。


访学期间,范佳翎(右二)参与浙江省博物馆文物点交工作。受访者供图


她还推动了浙江省博物馆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实现“南与北”“文博界与高校学府”之间的一次牵手——浙江省博物馆挂牌首都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教学实践基地。双方将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展览策划、文创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进青年文博人才的培养与博物馆理论研究。

此外,范佳翎还在馆领导带领下,赴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交流考察。在日常参观考察浙江当地系列博物馆之余,还对浙江省国有综合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博物馆,先后两次开展了有计划、有安排的重点考察。“为我的下一步研究、教学积累了翔实的资料。”范佳翎说道。

“作为在考古文博领域有丰富经验的青年学者,范老师参与实际的博物馆工作,对策展、社教、藏品管理等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工作中也给我们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评价道。

参与外展、实地调研,高校“青椒”在实践中蜕变

2023年,在“腾博基金”的支持下,又有两位青年学者深入博物馆一线访学。她们分别是来自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副教授孔达和来自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文博遗产系的讲师张峥,两人分赴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访学之旅。

“在访学期间,我亲身参与到多个外展项目中,近距离接触文物,对文物的独特魅力以及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因有了切身感受,也对不同类型和材质的文物在国际展览中的独特价值和安全要求有了更深理解。”在访学中,孔达重点参与了赴西班牙阿里坎特考古博物馆展出的“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和赴日本展出的“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两大出境展,还跟随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团队了解大英博物馆和日本正在筹展的丝绸之路主题展览文物借展情况,并参与兵马俑赴匈牙利展览的一轮谈判交流工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侯宁彬对孔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回忆,孔达在该馆访学半年,其间参与馆里多个外展项目的筹划实施,并跟随他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调研活动,先后赴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进行外展机制创新等调研。

作为高校学者,在外展工作中与国内外一线工作人员的深度接触,让孔达对不同国家、不同主体做国际展览的理念与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外事无小事”的外展工作原则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半年的访学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孔达看来,这段经历让她对中国博物馆发展和外展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回应了访学之初的很多疑问与兴趣。


访学期间,孔达(左一)参与交流工作。 受访者供图


张峥也收获颇丰。她参与了山西博物院的多个实践项目、培训及讲座,对山西省内多家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地进行实地考察及调研,并着重开展合作调查项目,收获了不少实践经验,也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材料。

访学期间,她直接加入到山西博物院临时展览“玉见良渚”——良渚专题文化展的策展团队中,对展览内容策划、形式设计、教育活动实施及对外宣传等多方面工作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她还全程参与了山西博物院面向社区老人、慈善学校、贫困山区等不同受众开展的流动博物馆实践活动,对流动博物馆的受众选择、合作方式、课程内容及形式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半年里,她与公众服务部合作,从观众视角探索山西博物院临时展览效果。2023年4月至7月,她针对临时展览“‘玉见良渚’——良渚专题文化展”开展了观众评估项目。其间,她率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完成了500余份调查问卷、250余份观众行为观察表,并访谈近50位观众,形成了重要的一手资源,为山西博物院改善临时展览内容及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半年时间,看似很长,时则转瞬。这既是从象牙塔中勇敢走出来的半年,也是从一个‘只谈理论’的‘青椒’,向‘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青年教师蜕变的半年。”张峥感叹道。

推动学术发展、促进文化交流,青年教师访学发挥作用

访学成果正在逐渐显现。

全国博物馆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授牌仪式暨审定分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近期在北京举行。因为范佳翎拥有丰富的博物馆相关工作经验,并以中国博物馆协会“腾博基金”访问学者身份参与了浙江省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展览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特邀请范佳翎加入分委员会专家组,参与博物馆展览名词审定工作。此项工作对于规范博物馆学名词、加强博物馆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陕西和中国外展制度的观察与知识积累,孔达也形成了对中国进出境展览实践与制度的观察,一是关注进境展览的改革发展;二是提出由专门机构和大型博物馆发挥牵头作用、中小馆参与外展的模式,该模式能够丰富外展展品,支撑更加多样化的展览叙事,有利于盘活中小馆资源,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此外,孔达还深度剖析了人员交流对于提升博物馆专业度和影响力的意义。

与此同时,孔达也积极总结并分享访学成果。在2023年第十一期全国博物馆系统新入职员工培训班上,孔达为来自全国各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的近60名学员进行《博物馆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题授课,结合本次访学成果,通过深入、生动的解读,使学员们开阔眼界,加深对于博物馆工作的认知。


张峥在2023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年会上发言。 受访者供图


张峥也接连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她申报的《考古成果博物馆化的公众参与路径及效果评估研究》项目获得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项目类型为青年项目,这也是张峥此次访学的重要成果转化。就在不久前,张峥撰写的论文《西方语境下博物馆伦理研究的发展脉络初探——兼论博物馆伦理对于我国博物馆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性》经过层层选拔,入选首届博物馆学大会平行论坛。


“张峥工作认真、虚心好学、勤于思考,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能够快速融入博物院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展览内容策划、展览效果评估、社会教育、观众调查等方面表现优异,圆满完成了本次访学任务。”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评价道。

“希望实现高校与博物馆间的双向奔赴”

“‘腾博基金’的项目设计都具有开创性,尤其高校青年教师到国家一级博物馆做访问学者这个项目,此前从来没有人做过。”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谈及项目初衷,他表示,“腾博基金”主要面向青年,旨在扭转青年教师机会少、冒尖少的遗憾。“我相信每年推荐几位博物馆各相关领域的青年代表性人物,在不久的将来,全国的博物馆界可能就会出现几十个具有带头作用和示范效应的青年博物馆人。中国博物馆界将洋溢着青春气息。”

刘曙光认为,让青年教师走出高校,深入博物馆的一线工作,在未来的教学和科研中有实践的有力指导,从人才培养的长远来看都是有益的。“博物馆主要是应用型机构,很多学科在这里都能找到用武之地,通过这一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些访学教师身上的转变,不论从学校、博物馆还是个人层面,对访学工作都有很高的评价。”

在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看来,该项目既为教师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支持,也为共同搭建高校和博物馆合作平台提供了契机,“可以预见未来将成果显著,有效推动我国博物馆领域研究、教学和实践的发展。”


“孔达能够主动与各部门进行互动,积极促成复旦大学与博物馆的交流,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能够感受到她对于博物馆事业,特别是国际展览交流工作的热情与专业,是一个有理想、有闯劲的青年学者。”侯宁彬期待复旦大学未来能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发生更多交流和互动。

刘曙光表示,高校青年教师访学计划将持续进行,项目也将不断丰富并推陈出新,希望未来不仅高校青年教师可以深入博物馆一线,博物馆里的中青年骨干也可以走进高校,实现高校与博物馆间的双向奔赴。



“腾博基金”简介:


2022年,中国博物馆协会与腾讯基金会联合发起“齐行共进:博物馆纪念馆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播公益基金”(简称“腾博基金”),以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播为主题,在全面强化中国博协引领学术与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的同时,带动全国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博物馆、纪念馆青年人才培养及整体专业水平提升,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