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垂杨柳西里,一栋建设于20世纪60年代的老楼经过改造后穿上“外套”,不仅外立面焕然一新,而且整体结构更加牢固,每户还平均增加了8.7平方米使用面积。目前,楼本体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钥匙全部交还楼内43户居民。


改造后的垂杨柳西里6号楼外景。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王丛明是垂杨柳西里6号楼的老居民,说起这栋刚刚“翻新”的老房子,他特别满意,“您看我家这次卧,这是以前窗户的位置,现在经过改造,窗户往外推出去,屋内面积增加了。”除了次卧,改造后的客厅面积也变大了,据其估算,如今套内使用面积增加了大约10平方米。这几天,王丛明正忙着请装修队进场,他想着好好利用这多出来的10平方米左右面积,让家人住得更舒坦。


垂杨柳西里6号楼居民介绍改造后的房屋格局。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垂杨柳西里有不少是合居户,也就是两家共用一个卫生间。“以前因为卫生间的使用、清洁问题,合居户之间没少闹矛盾。”垂西社区党委书记侯高明说,老楼改造启动后,合居户增加了阳台面积,并预留了水电条件,居民可自行将其改造为独立卫生间,减少邻里矛盾。

 

据统计,经过改造,垂杨柳西里6号楼使用面积共增加374.55平方米,平均每户增加8.7平方米,其中有一户家庭的住房使用面积增加了13.7平方米。

 

侯高明说,现在的垂杨柳西里6号楼是双井街道“外套式加固”的“样板间”,这种给老楼穿“外套”的方式不但美观,更重要的是让居民得到实惠——增加了使用面积。


垂杨柳西里6号楼改造采用的是“外套式加固”方法。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记者了解到,对老楼做抗震加固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传统的捆扎法,就是用圈梁和构造柱紧紧箍住老楼。第二种就是垂杨柳西里6号楼这样的外套式加固,也就是说,在建筑的原有结构上“套”一道新的结构,让建筑更加坚固。

 

自从6号楼改造亮相后,垂杨柳西里的居民纷纷来打听,自家楼栋什么时候也能启动改造。据了解,外套式加固虽好,但所需条件也较为严苛,除了要满足楼间距、楼体外扩时不能占用消防通道等要求,地下管线的走向也需考虑。因此,到底用哪种方式改造,相关部门还需进行全面评估。


部分居民的家具没有搬走,改造施工期间均被包裹保护。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侯高明介绍,进行老楼改造,住户必须要在外周转半年,双井街道和社区为居民全程提供“无忧式服务”,在搬家、找房、装修、开荒保洁等环节,为居民统一对接服务商,打消老人们的顾虑。下一步,双井街道还计划为搬回的住户提供适老化装修等相关服务,15、17、18号楼的外套式加固也将启动。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