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靳东、祖峰、张雨绮、刘冠麟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以下简称《麦乐村》)以中国医疗队远赴非洲的工作生活为主线,讲述了我国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与当地人民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日前,该剧导演金晔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表示,在 “援外医疗”的故事背景下,大家更愿意关注的是宏大背后的琐碎,以及奔向光明的步伐,“所以,《欢迎来到麦乐村》中展示的是援外医疗队员真实细微的人性和细节的触动。”


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开展工作。


筹备

置景并不难,最难的还是细节

新京报:《麦乐村》这个故事本身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


金晔:
前期和(制片人)梁振华老师沟通交流,我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兴趣。麦乐村是我们援外医疗队的驻地缩影,麦乐是斯瓦西里语“MILELE”的音译,永远、永恒的意思。1963年,我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了第一支医疗队,开启了医疗民间外交的征程。今年正好是60周年,通过将近3万人次中国医生的努力,我们做到了。麦乐村象征着一个承诺、一份责任、一颗真心。

新京报:在创作初期,团队做了一些什么采风和准备?


金晔: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我们采访了100多位全国各省的援外医生,拍摄了超过1000小时的素材,查阅了数百万字的书籍、资料。但是梁振华和我都认为,不到非洲那块热土上去踩一踩,不去和非洲朋友拥抱一下,就无法凭想象来创作动人的故事。去年12月,我们一行十人,包括编剧、制片人、美术、摄影,前往非洲坦桑尼亚采风,通过与驻达累斯萨拉姆的山东医疗队、驻桑给巴尔的江苏医疗队的交流和学习,我们获得了最真实、最真切的感受。当我们走进江苏医疗队在奔巴的驻地时,我们好像就看到了麦乐村的样子。于是,我们把奔巴小院复刻到了海南万宁,并且还结合了山东医疗队老楼,增加了麦乐村的历史厚重度,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处细节都有据可查。最后,我们在万宁搭建了一家约7000平方米上下两层的非洲全科医院,是根据桑给巴尔纳兹莫加国家医院以及另外两个地区医院结合而成,外景则在纳兹莫加医院进行实拍。


置景并不难,最难的还是细节:平面图的设计由多位援非医疗顾问进行指导,诊室布局、医疗器械、海报和告示招贴上面所有的文字由斯瓦西里语顾问和坦桑尼亚的制片、翻译进行确认;为了还原真实的非洲场景,道具使用量超过10万件,其中,3万多件是自制,还有啤酒瓶、矿泉水桶等道具是从坦桑尼亚运回;5000件接戏道具运往坦桑尼亚进行拍摄,服装使用量超过1万件,尤其像医疗队服的设计和制作都进行了反复推敲和确认。我们还搭建了两个非洲村庄。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凯鲁基先生专程来万宁探班,他到了现场,说“这就是我的家乡”,有他这句话,我们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拍摄

在非洲拍摄不能随便变更拍摄计划

新京报:拍摄中,最大的难点或者挑战是什么?


金晔:
因为这是一部以援非医生的工作生活为主的群像剧,所以在开拍前,我们要组织演员去医院体验生活,涉及不同科室,由不同的医生带队。涉及外科手术拍摄的演员都进行了持针缝线的操作练习,包括我在内的主创们也都观摩学习了中国和非洲几十台不同科室的手术。我们全剧拍摄了19台手术,涵盖了心外科、胸外科、普通外科、小儿外科、妇产科,其中有一些特殊病例,比如隆突重建术、四胞胎剖宫产,这些国内罕见的手术病例,以及像主人公马嘉在手术过程中被艾滋病人的血溅到眼睛的情况如何应急处置。在诸多援非医生的指导下,我们通力合作,最终顺利完成拍摄。

新京报:在非洲拍摄期间,剧组和当地有做一些什么样的协调工作?


金晔
:我们在国内拍摄时,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拍摄通告,而且我们中国人的应变能力也很强。但是在非洲拍摄,可真不能随便变更拍摄计划。我们的拍摄计划和每日行程,是提前一个月报给了坦方,并严格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刚开始,我们不太适应。比如,我确定了医院的场景,但我进去医院之后,总会根据现场的环境、角度、天气,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我想换到医院的四楼拍摄,这样光线更好,景色更美,他们就会拒绝。一开始,我以为可能需要塞点儿小费,但后来发觉,不是小费的问题,而是规矩和职责。院方负责人说,在四楼拍摄镜头会拍到总统府,那是禁区。然后我就让他坐在监视器前给他看,完全拍不到总统府,他看完就放心了。慢慢深入接触后,我就体会到和非洲人打交道更要尊重他们,更要用平视的心态和他们交朋友。


医疗队和当地群众一起开篝火晚会。


新京报:在非洲当地拍摄,有遇到一些实际困难或者之前没有预想到的问题吗?


金晔:
在非洲当地拍摄的一些群戏不仅是关于中国医疗队的,还涉及华人华商、法国医生、非洲医生以及当地病人的角色。群戏拍摄的组织能力、提炼能力也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考验。比如,我们有一场戏,医疗队员在运送脑疟病人去做透析时,遇到了万人马拉松,在警察的配合下,穿过汽车和人群,与时间和生命博弈。当时大约组织了1200名群演、100辆车,在桑给巴尔的“CBD”,最繁忙的十字路口,全方位封路拍摄。经过与当地治安部门、交警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协调,基于大家的互相信任和专业度,加上所有群演、特别是司机的配合,最终,整个拍摄非常顺利。

表达

非洲的锤炼改变了马嘉的人生轨迹

新京报:剧中出现了乞力马扎罗这座标志性的雪山,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金晔:
乞力马扎罗雪山是非洲屋脊,也是探索未知领域的象征。乞力马扎罗旱季时山顶没有雪,雨季时长时间被云雾缭绕,我在第一次到非洲采风的时候,很幸运看到拨云见日,在夕阳下的乞力马扎罗很美、很壮观。于是,我们就把这座山写进了剧作里面。我想,无论是援非医生,还是影视人,毕生都是在攀登高峰,再创高峰。这座山既是眼前的山,又是心中的山,这可能就是乞力马扎罗山的象征意义。

新京报:主人公马嘉到了非洲之后,性格也发生了变化,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转变?



靳东饰演马嘉。


金晔:
主人公马嘉(靳东饰)是独狼型人格。他事事争先恐后、争分夺秒,到了非洲,经过两年的锤炼,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有了更多的团队合作精神,更珍惜家庭,重新发现了身边的美。非洲有句谚语叫作“独行速,众行远”(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我想,这就是“独行速,众行远”的一层意义。非洲的整体节奏是慢的,除了开车飞快。我们在国内拍摄时,催场是个平常事,但非洲人就会觉得,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是那么着急。他们认为,享受生活,享受友情、亲情、家庭是第一位的,而工作其次。我们在非洲采访援非医生时,最多听到的一个词是“纯粹”。非洲的病患非常尊敬医生,完全听从医生,没有什么医患矛盾。在这里当医生,虽然很多时候,这个设备不行,那个东西缺少,但只需要做医生的本职就行,没有那么内卷。而且,如果病人救活了,他们认为那是上天的安排,他们会感谢你;如果病人没救活,他们会认为那也是上天的安排,他们不责备你。


新京报记者 刘玮

编辑 佟娜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