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至30日,由北京和香港两地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六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简称“京港洽谈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京港洽谈会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时应运而生,由京港两地轮流举办。今年,京港洽谈会重回线下,也是时隔5年重回香港,京港两地高度重视。


作为香港主办单位之一,香港贸易发展局内地总代表钟永喜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此次活动筹备,他感觉今年报名参加京港洽谈会的企业非常踊跃,大家热情很高,都很期待线下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很多合作还是要见面,谈起来会更好一点,可以说,‘见面’是今年京港洽谈会的关键词。”


香港贸易发展局内地总代表钟永喜。受访者供图


两地共同打造“京港服务,服务全球”


新京报:今年京港洽谈会重回线下,也是时隔5年重回香港,在活动报名情况、洽谈主题、活动设置等方面,你有哪些感受?


钟永喜:今年的京港洽谈会阵容强大,专题活动更加务实。京港洽谈会“1+14”的模式,围绕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数字经济、国际消费、协同发展为大家带来前沿的产业信息。与贸发局深度合作的活动将涉及生命健康、科技创新、金融合作、共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一系列主题,双方未来可以互学互鉴。香港企业也期待能够与北京携手,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深度探讨未来京港合作的投资机遇与发展方向,推动京港合作不断迈向新高度。在专题活动板块设置上,从去年的服务业开放、创新合作、数字经济3大板块,拓宽为今年的5大板块,包括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数字经济、国际消费和协同发展,加上开幕式主论坛共15场活动,可以说是干货满满。


大家报名也非常踊跃,积极性特别高。我这几天参加了一些活动,见到很多朋友,大家打招呼第一句话都会说:“马上要在香港见面了。”说明大家还是很期待在线下见面的,因为很多合作还是要见面,谈起来才会比较好一点。本届京港洽谈会可以说是非常受关注,一方面是疫情之后的首次线下活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好几年没有机会来香港,这次非常想来看一看,实地探访一下香港有哪些变化,寻求合作机遇。可以说,“见面”是今年京港洽谈会的关键词。


新京报:服务业是京港未来合作重点领域,北京也正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香港是服务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香港服务业有哪些优势?在助力北京企业“走出去”方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钟永喜: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2022年,香港服务业产值占GDP的93.4%,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要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来看香港未来的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香港“八大中心”的新定位,未来香港的服务贸易,除了继续深耕传统领域,如国际金融、航运、贸易服务,还会开拓很多新领域,比如要大力发展科创,创新引领驱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对于北京企业“走出去”,香港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可以助力北京,尤其是助力北京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助力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作用。我近期就接触到一些企业,他们来到香港的目的不是为了在香港发展,而是希望把香港作为一个基地,利用香港的人才政策、资金优势等,开拓海外市场。“八大中心”的定位彰显了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了香港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通道枢纽作用。因此,香港不单是进出口贸易通道,也是企业、资金引进来、走出去的通道,不单是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的通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的通道。


在今年“服贸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到,“以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服务”。北京现在有很多技术、方案,包括电商、社交媒体都已经做到了全国领先,在服务企业走出去方面,我们要做的是把“北京版”的一些服务加以利用、转化,变成“香港版”,进一步优化,走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版”。


比如,香港国际机场的停机坪实现了无人驾驶,很多外国的机场都想来学习,香港机场管理局跟他们说,这是北京的技术,来到香港后再落地转化,让机场停机坪内的巡逻车、行李托运系统都实现了无人驾驶,这也是全球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机场。今天,如果大家去新加坡、阿联酋的机场,可以看到停机坪里面这种无人驾驶技术都是来自北京与香港科技转化的成果。京港两地的合作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未来还将发挥各自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共同打造“京港服务,服务全球”。


11月28日,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第二十六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各项工作准备基本就绪。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京港科技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新京报:“科技创新”是京港两地合作的一个重点。京港两地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互补的地方?在近几届的京港洽谈会上,京港两地在科技创新领域达成了哪些合作?


钟永喜:京港洽谈会为京港不同领域搭建不同合作平台。最近几年,科创驱动国家高质量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在前年的京港洽谈会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与香港贸发局共同启动了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并于去年京港洽谈会签署了《深化京港科技协同创新合作备忘录》,部署落实相关工作,包括组织“中关村科技园区”展团参加首届“香港国际创科展”,向全球推介北京创新技术与应用场景。


另外,今年在中关村论坛上,香港贸发局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主办2023“中关村论坛京港科技国际创新论坛”以及“京港青创杯”创业大赛,搭建京港深度科创合作桥梁和纽带,进一步促进两地在科创人才、研发项目、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新京报:“2023京港创新发展论坛”将于12月在北京举办,论坛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钟永喜:12月20日,香港贸发局将联同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以“创新无处不在,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在北京举办“2023京港创新发展论坛”,促进京港两地企业交流与合作,以科技创新为支点,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在创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希望通过此次活动,邀请京港两地有代表性的企业,围绕科技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商业模式等议题,分享各自领域的创新实践,帮助京港两地企业共拓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


我认为,创新不局限于科技,可以是创意设计、商业模式、业务流程、新的服务等。不同领域、不同岗位都可以创新,可以说“创新无处不在”。比如酒店前台服务员,也可以通过创新让服务更好。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酒店,看到服务员肩膀上有一个带着笑脸的小熊猫,这让我印象深刻,这其实也是一种创新,会让接受服务的人有一种亲切感。


这次论坛,我们还将邀请京港两地在创新方面的成功代表,分享创新驱动的最新合作成果,比如无人驾驶技术在香港的应用、新商圈业态模式等。北京正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这一方面香港企业有哪些新想法、新做法,也会在现场做一些交流。另外,我们还会组织港商到中关村考察,了解目前园区最新的产业布局,与创新科技企业开展座谈。


用文化创意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新京报:文化贸易也是京港合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京港两地在共同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有哪些尝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钟永喜:在文化贸易领域,京港两地已经有很多比较成功的尝试。去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香港故宫已成为向世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在北京,“故宫文创香港空间”已正式开放,推动和促进了京港两地文化企业以及文创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是京港文化贸易的创新体验。文化产业的带动,尤其是将故宫藏品带到香港,可以影响香港年轻一代。实际上,借助文创手段讲述“中国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现代社会。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参观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红山玉龙,当时我们还讨论,为什么我们叫“龙的传人”?全世界都有龙,中国的龙和外国的“dragon”在形象、寓意上有哪些不同?朋友的公司有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系统,10天之后,他就把我们看到的“玉龙”设计成了文创产品并展示给我看。类似这种文化转化,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讨巧的方法。在这方面,香港有很多授权类企业可以帮助内地文博机构走出去,比如,我们曾帮助三星堆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设计销售渠道等。我认为,香港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商品及服务,以崭新的服贸形态推向世界,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新京报:近年来,针对内地企业发展的利好有哪些?能否举些例子?


钟永喜:针对内地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面对不同行业、细分领域都有不同的优惠政策。今年3月,香港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有关金融机构个人发牌规定的简易参考指南,其中关于内地人员申请在香港执业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明确规定,香港证监会承认内地学历及专业资格,承认内地经验互认两地执业资格。这意味着在内地符合条件的从业人员,可以省去众多额外的考核与资格判定程序,直接在香港执业,两地金融市场的互动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到,吸引公司迁册来港发展,将引入公司迁册制度。对于有意迁到香港发展的公司来说,不仅可以让公司保留其原有的法律实体地位,还能缩减成本、节约开支。如果没有迁册制度,不论是公司把原有公司清盘在香港成立新公司,还是公司按照法例所订的门槛,完成各项法律手续并把公司转为在香港成立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都需要承担大笔费用,迁册制度有助于大大降低来港营商的成本,可以吸引更多企业落户香港。


此外,在推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今年6月,内地与特区签订合作备忘录,促进内地数据在大湾区内跨境安全流动。特区政府正与广东省商讨在大湾区以先行先试方式,简化内地个人数据流动到香港的合规安排,便利大湾区内包括金融、医疗等跨境服务。在科技创新方面,特区政府将会推出系列措施,进一步落实蓝图,包括成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促进微电子研发、加速建设超算中心,助人工智能发展和支持初创企业成果转化。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白爽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