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offer拿到手软,是学生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在这场活动中要帮助大家实现的愿望。”11月28日下午,由新京报联合直品公益基金会打造的“职引未来·‘职导师’来了——2023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进校园特别行动”活动走进首都师范大学,在“职导师”的宣讲现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尧由衷说道。


随着这场活动顺利举行,“职导师来了”活动圆满收官。在过去的“金九银十”秋招季,“职导师来了”活动携各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导师走进了位于北京和上海的十大高校,围绕毕业生求职的困惑、职业生涯的规划等为学生们提供专业而精准的指导。同时,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展开,每场活动均有百余企业携三百余岗位供应届毕业生在线选择。据统计,首都师大活动专场线上浏览总人数逾4万人次,投递简历超两千余份。


职导师给学生传授求职的“炼金小秘方”


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否要选和专业匹配的职业?刘国尧首先带来了职场感悟和作为职业生涯导师的心得,她用“谈恋爱”来类比,“家长反对早恋,但大学毕业后又希望孩子把对象带回来,没有人告诉我们怎么谈恋爱,找工作也一样。” 刘国尧就此给学生们带来了求职的“炼金小秘方”,首先要进行“自我探索”,她建议同学们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职业测试了解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缺点,深刻分析后再筛选和就业相关的优点和缺点,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拿出自己不同的“宝物”应对。


“职导师”为学生们讲解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王廷康 摄


同时,在找工作前,刘国尧建议同学们可以拓展对行业的认知,如可以通过企业宣讲会、实习、学长介绍,认识所在专业对口的行业,如果想换专业从业,亦可以通过宣讲会和行业活动志愿者等方式体验和认识所梦想进入的领域,并通过深入了解行业,对职业生涯进行自我设计。


投递简历方面,刘国尧并不反对学生们“海投”,但也提到了“海投”的缺点,即会导致很多学生“一份简历走天下”“不了解所投递企业”,建议学生们在求职时要“知己知彼”,事先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核心胜任力、面试官个人偏好,并针对性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自己的胜任力提升并配比企业的要求。


刘国尧补充道,学习成绩在简历筛选中也很重要,希望学生们不要“舍本求末”,呼吁同学们重视专业成绩,并获得一些资格证书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刘国尧还建议同学们在面试后彼此交流经验教训,在团体中锻炼沟通技巧。


企业“职导师”谈面试精髓,帮学生“避坑”


乐学教育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李成斌、好未来集团校招渠道负责人洪扬、爱美客人力资源经理陈开宇和学大教育集团校园招聘经理曹魏分别带来企业宣讲,介绍了各自企业的行业规模、企业文化、企业发展、薪酬福利、用人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等。“我从美国留学回来进入职场,我愿意帮助同学们解决职业生涯中各种问题,有留学咨询的也可以找我。”分享中,曹魏诚恳地说道。


面试中有“潜规则”吗?面试官最不喜欢什么样的应聘者?在圆桌对谈环节,面对这些尖锐的问题,四位导师真诚作答。“我们都知道职场中‘8k到15k’的意思吧?虽然8k是我们能给到的底线,但我们期望的其实是10到13k的高级人才,这就是‘潜规则’。”李成斌的机智作答逗笑全场。陈开宇表示,希望同学们在面试中不要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上,要有自信,“我们需要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希望大家拿出态度,有信心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问题。”陈开宇说道。


不少同学担心在面试中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洪扬告诉大家,当面试官提出的问题与业务相关,可能是应聘者不了解的领域,这种情况下诚实的表达是最重要的一条,“可以大方明确地告诉面试官自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坦诚是第一要因。”洪扬说道。


“听了老师们的分享,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不能‘一份简历走天下’,回去我要把与岗位不匹配的经历做一些删减。”首都师大学前教育专业2024届毕业生肖伊兰介绍,自己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希望通过一份优化的简历找到心仪的工作。


现场“一对一”模拟压力面试,帮学生学会面试技巧。 罗天 摄


“一对一”模拟面试,“职导师”为应聘者出题解题


现场互动中,“一对一”压力面试、实习经历面试以及“谈薪资待遇”模拟面试是最有趣的环节,老师和学生代表一对一的模拟交流中,同学们也从实战角度了解到应该如何回应面试官问题,面试官的问题暗含哪些交流要点。“我在压力面试中对这个同学的实习经历进行了‘刨根问底’,其实能够有效验证这段实习经历是否真实,其次要证明他是否用心在做。”对于和一名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应届研究生毕业生进行的模拟面试中,曹魏在点评中肯定了学生的能力。


洪扬告诉同学们,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和同学们的面试交流并非“聊天”,希望应聘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有逻辑地阐述核心内容,比如在自我介绍中,首先要介绍姓名、学校、专业等基础信息,其次介绍自己与所应聘职位相关的经历。第三,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活跃气氛,将精彩的内容放在前面讲。


实习经历是不是越多越好?在和一位有较多工作经历的学生进行了模拟面试后,陈开宇给出否定答案。她介绍,实习时长大多与企业、学校安排相关,较为庞杂的实习经历会引起面试官的警惕和注意,“我们会考虑他是否太迷茫?会关注实习经历的成绩和成果,同学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介绍实习经历的要点,最好能够展示实习成果,和实习中的主动思考,而不是越多越好。”陈开宇解释道。


活动现场,不仅应届毕业生前来“问诊”职业规划,非应届毕业生也带着简历出现在现场。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研一学生江皓哲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工作过两年后再战考研“上岸”,因此非常关注未来的职业规划,参与此次活动对于拓展行业视野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今后再次求职“打好有准备之仗”。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