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2023岚图科技日暨岚图追光PHEV全球发布会在海南博鳌举办。活动现场,岚图汽车发布了全新架构天元架构,插电混动中大型轿车追光上市,售价25.28万元起。


岚图汽车卢放 图/企业官网


贝壳财经记者受邀参加了岚图汽车总经理卢放和总经理助理邵明峰的专访。卢放提到,追光PHEV车型将与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旗下产品展开竞争,同时他判断,5年内传统燃油车会消失,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会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邵明峰则表示,岚图汽车一定完成12月破万辆的销量目标。


新车上市聚焦豪华混动,12月月销量破万目标不动摇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在科技日现场提到要和宝马奔驰等品牌展开竞争,岚图汽车为什么敢这么说?


卢放:聚焦产品,我们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设计上我们选择更符合中国风的审美,有辨识度但不张扬;安全上我们也投入很多,车门框钢强度2000兆帕,下护板1500兆帕;底盘应用全铝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架结构。此外,我们的岚图追光PHE基于纯电架构打造,续航里程超200公里。在动力、驾控、舒适性、燃油经济性和智能舒适配置等方面都有优势。


此外,我们也始终坚持做好用户品牌,给用户带来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与体验。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们曾提到,12月销量目标1万辆,你们要如何完成?


邵明峰:目前订单量我们是有保证的,通过11月的调整,产能也已经超过1万辆/月。


目前,我还在持续推动品牌影响力的扩散,我们一直致力于与用户进行沟通,包括对B端和C端的用户进行品牌和产品的推广。


产品方面,我们今年下半年陆续推出三款新车,节奏很快,相信它们将为我们的品牌和销售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增长点。


最后,我们正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岚图汽车已经开始进军欧洲市场,并开拓中东市场。这些举措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销量增长,更为我们明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增长空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市场现在迎来新一轮降价,岚图怎么看价格竞争?


卢放:岚图汽车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一直打造用户科技型企业。我们的观念中,用户是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如今市场上开始“卷”价格,但价格战永远没有赢家,整个市场上没有谁是利润为负,还能够长期生存的。


岚图作为新能源造车国家队,还是要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现在市场上卷来卷去,最后留在牌桌上的,一定是长期关注用户的企业。只关注资本,玩一些过激的动作,可能是暂时赢家,但长期来看,不是很好的发展路径。


我们要回归本源,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一定不要做跟价值背离的事情,一定要充分考虑用户长期利益,然后再规划我们的研发、营销、制造。


未来5年传统燃油车会消失,混合动力会成为主流趋势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如何发展?混合动力在其中的意义是什么?


卢放:我国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总销量比例已经接近38%,发展日益迅速,这与消费电子产品在周期性发展中的趋势类似。


我认为,未来五年传统燃油车可能会在中国市场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纯电动和基于纯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市场未来将有大量智能化的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替代传统燃油乘用车市场。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包括增程,以及岚图追光PHEV等以纯电驱动为主的混合动力技术。


我们预测,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或主流趋势,而只有将强动力、低油耗等这些效益考虑在内并实现最优化的企业,才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


新京报贝壳财经:岚图汽车目前是否实现了盈利?你们如何看待车企所谓“赔钱卖车”的现状?


放:第一个问题很敏感,岚图整体看还是亏损,因为我们属于投入期。但是岚图的车现在是有毛利的,量上去之后,就一定会盈利。我们希望能够成为最快实现运行向上的企业,这也是东风集团寄予我们的厚望。单车毛利是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个基础必须达到。


新京报贝壳财经:近期行业内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在迅速增长,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明年的预期如何?


卢放:目前销量增长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燃油车用户在向新能源汽车用户转换。新能源汽车在体验上优于燃油车,价格也和燃油车差不多,用户自然有选择。


数据显示,我们汽车市场一年销量2500万辆,中国汽车用户总保有量约3亿,我们从燃油向新能源转化,至少要10年才会转化完。目前行业内提供优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企业不多,造成销量上涨是必然的。


但未来几年车企不能做到高质量发展,不能做到可持续,可盈利发展的话,都会被淘汰掉。我们判断明年还会有一批企业离场,我认为这种卷也是市场上优胜劣汰的必然、竞争会日益残酷,所有的新能源汽车车企都要严阵以待。


新京报贝壳财经:很多车企最近都在促销降价,你们会怎么做?


邵明峰:目前来看,我们围绕月销1万辆的目标去做策略,但可能会受到市场的一定影响。有一些友商的动作已经做得非常大,我们适当跟一点儿,保持整体营销节奏,我认为我们加量不加价是比较好的模式,能给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整个效率提升之后带来的成本收益,我们会平分给我们的用户,让用户享受这个价值。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编辑 陈莉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