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声称“文科都是服务业”,张雪峰再次引发争议。图/新京报视频号截图


文科无用论和文科误国论并非新鲜事,而网红“考研名师”张雪峰的一番言论,最近又使得这一话题再次引发广泛热议。张雪峰称,所有文科都叫服务业,总结起来就是“舔”;但随后又于12月9日公开道歉,承认自己“说错话”,表示要“给大家笑一个”。


一直以来,有关文科无用论乃至文人误国的言论甚嚣尘上。比如,此前就有金融研究人员发表工作论文,提出文科误国论的观点并引发争议。虽然,这样的言论不值一提,却在舆论场上有着巨大的市场,并可能长期存在。


可以说,对文科的社会偏见根深蒂固,不少人认为学不好理科的学生才会学文科。一些人还将分科与性别联系起来,认为女生更适合学文科;也有人认为文科比较水,没有门槛,谁都可以学。诸如此类偏见大行其道,误导了很多学生和家长选择专业,很有必要及时澄清。


关键问题是如何学好文科


事实上,不仅理科生会嘲讽文科,文科生往往也会自嘲乃至自黑文科。文理科分了家,但在批评文科方面,似乎又达成了某种一致。


但是,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至于是文科好还是理科好,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同某个人的兴趣和偏好有关。真要比较起来,在人工智能时代,理工科的失业风险反而可能更大,因为被机器换人的风险更显著。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说文科无用,实际上是对文科的最大肯定。文科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贵族学科,因为文科推崇批判性思考,让人们自由思考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特别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探讨文科的价值就更有意义。


比如,新加坡在建国初期的政府奖学金得主相信工程师治国,主要选择理工科留学。但近些年来,新加坡开始转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认为国家发展与治理需要更多从语言、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学科思考和决策。


同样,我国在救亡图存的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家建设时期更加关注理工科,但在发展和治理国家的新时代,则可能更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持。


学文科可能容易,学好文科却很难。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学不学文科的问题,而是如何学好文科的问题。


新文科建设让文科站起来


虽然,文科无用论是不正确的观点,但社会对文科的批评也并非毫无根据。相关论辩有助于反思当前的文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有哪些改进之处,以及如何加快新文科建设。


新文科建设强调让文科强起来、硬起来、站起来,加强文理学科交叉,推崇多学科的科学研究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而这些无疑都有助于文科发展。


与此同时,赋予每个人自主选择学科专业的权利和自由,真正追求自己内心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完全为了生存或就业导向,可能恰恰意味着社会的进步。


如果说过去我们没有资本去自由选择专业的话,那么现在和未来则正当其时。近些年来,大学推崇博雅教育,强调某个人思考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文科越来越受欢迎也渐成趋势。


很多学生一路考上来,却不清楚学习和考试是为了什么,并在大学期间茫然无措。一味追逐热门专业,就特别容易被某些刻板印象误导。


实际上,在考大学选专业方面,尤其需要避免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如何让学生眼中有光、心中有火,自由追求自己喜欢的学科专业,而不完全被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左右,至关重要。


而在文科被普遍轻视,甚至被污名化为“服务业”的社会环境下,是让文科有用起来,还是继续坚持文科无用,同样值得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的互联网舆论场中,张雪峰这样的情绪化言论,往往会有哗众取宠的效果,受到附和甚至追捧。如无视于此,则可能任其蔓延发展;如要较真,则又助长了这些言论的传播。


如何积极应对这一网络舆论场上的困境,可能是一个比澄清文科无用论更为紧迫的问题。


撰稿 /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 / 何睿

校对 /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