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刘少昂(前)在比赛中。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本周末,北京同时迎来两场重磅级顶尖冰雪赛事——在国家体育馆举行的国际滑联花滑大奖赛总决赛,以及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两项赛事一柔一刚,你呼我应,堪称冰上版的“东成西就”。


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在后冬奥时代比赛数量不断增加,并充分利用场馆、人才、文化等冬奥遗产,加快推进“体育+消费”“体育+文旅”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过去一个月,有5项顶级国际冰雪赛事在北京举行,本周末短道世界杯和花滑大奖赛总决赛更是同时进行。


昨天的短道世界杯北京站首个决赛日,首都体育馆座无虚席。一名赛事组织者直言,从业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多观众花钱买票看室内体育比赛。世界杯北京站开票后,两个决赛日的门票40分钟内售罄。


首都体育馆吸引了大量冰迷前来观赛。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看台上座无虚席,赛场内也是你追我赶。昨天首个决赛日,中国队拿下4银1铜,中国女将的表现更是出乎外界预期——中国女子短道当下整体实力要稍弱一些。主教练张晶表示,这两年能看到姑娘们的进步,但在与韩国、荷兰、加拿大、美国等世界最高水平选手对抗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但这一次,姑娘们给了大家太多惊喜。公俐拿到1500米银牌,这是本赛季中国队在女子单项上的首枚奖牌。公俐直言这枚奖牌意义特别重要,让她看到了去追赶顶尖选手的可能。


500米方面,范可新、王晔一老一少同样给大家带来了惊喜。本赛季,范可新在北京冬奥会后复出,一枚500米银牌足以证明她依旧有竞争力。颁奖仪式上,范可新再度亲吻冰场的画面更是让人动容。


中国队庆祝夺得2000米混合接力银牌。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在首体的东侧,相距十余公里的“冰之帆”国家体育馆,正同时上演着一幕与首体激情风格迥异的唯美赛事——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全世界花滑及短道高手,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对美与速度的追求。


这是花滑大奖赛时隔13年重回北京,各单项参赛阵容堪称“神仙打架”。男子单人滑6名选手中,有4人进入过“300分俱乐部”。男单短节目中,美国新星马里宁开场便成功完成了阿克塞尔四周跳(4A),以106.90分暂列短节目第一位。昨晚,马里宁再度挑战4A,虽然落冰失误,但仍以314.66分首次拿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短节目完成4A后,马里宁也谈到了与北京的渊源。“在成功落冰的那一刻,我切实感受到了北京和4A的联结。”马里宁希望把4A留在北京,也以此向羽生结弦致敬。北京冬奥会时,羽生结弦正是在首都体育馆挑战过4A。尽管没能成功,但羽生结弦用他多年的努力告诉大家,挑战4A是有可能的。


国家体育馆的花滑比赛为观众献上一场视觉盛宴。  北京市体育局供图


尽管没有中国选手参赛,但本届大奖赛总决赛也不乏中国元素。12月7日开幕式上,安香怡领衔表演了开场节目《蟾宫折桂》,这名17岁的北京姑娘表示,能在家门口看到世界顶尖高手的训练和比赛,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传承和利用好冬奥遗产,是北京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今,冬奥场馆开始承办各项顶级国际赛事,这也是体育产业的核心资源,可以串联起众多产业领域。作为“双奥之城”的北京,无论是奥运级别的场馆,还是服务过奥运会的体育人才,都是一笔笔丰厚的财富。


这个周末,花滑和短道的“刚柔并济”,国家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的“东成西就”,再度引燃了北京的冰雪热情,也让大家看到了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