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这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第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也是我国自2004年起,连续迎来的第20个丰收年。

 

大国丰收,从来没有容易二字。细细回看,无论是黄淮的“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的洪涝,还是西北局部干旱,都让人捏一把汗。我们是怎样收获了自2004年起的第20个丰收年?在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中,还有哪些数据值得细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钟钰,对以上问题做了解答。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钟钰。受访者供图


回顾 下半年粮食生产压力不小

 

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2023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但若时间倒退回今年的夏天,夏粮收获的情况实际上并不乐观。5月底,黄淮罕见“烂场雨”打乱了丰收的节奏。钟钰回忆今年早些时段前往河南调研时,有农户曾提到当时出现了麦田在阴雨连天中等待收割的情况,“天气阴雨连绵,收割机就无法下地,只能选择雨过天晴间隙下地作业,当时给农户带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这场“烂场雨”带来的影响很明显地体现在了今年7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夏粮产量数据中。这份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2923亿斤,比2022年减少25.5亿斤,下降了0.9%。

 

钟钰在谈及这份数据时还特别指出了今年夏粮小麦的产量——2691亿斤,比2022年减少24.5亿斤。“夏粮收获,小麦是大头,而小麦减产的总量,占得夏粮减产总量的96%。可见这场下在小麦主产区的‘烂场雨’对夏粮产量的影响。”

 

而在此后几个月,汛期华北东北局地还遭遇了严重洪涝,夏秋季节,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发生不同程度旱情。钟钰表示,今年下半年起,来自自然天气的影响,确实为全年丰收带来不少压力。“对比往年,今年灾害发生的范围相对会更大,且发生的时间也聚焦在一些关键期。”钟钰说,即便夏粮略有减产,但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谈及大国丰收,算的都是“总账”。

 

依靠 政策与科技“护送”大国丰收

 

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在秋粮丰收后最终“扭亏为盈”,创下新高。钟钰总结,丰收的原因离不开政策支持,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政策方面,钟钰介绍,今年我国继续提高了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这是我国自2004年开始,在稻谷、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至今已经持续20年。同时,2023年,我国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还扩大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并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2023年,各地继续贯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也有效保证了粮食面积的稳定和粮食增产。

 

此外,钟钰还提到,今年下半年起,针对农业生产救灾、水利水毁设施修复、水旱病虫灾害、小麦抢收减损减灾工作,根据财政部网站公布的数据,先后下达资金超过100亿元。“这些资金的应用,有效应对旱涝灾害、病虫灾害给粮食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助力秋粮的稳产、增产。”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粮食单产数据来看,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390公斤/亩,比2022年增加2.9公斤/亩。钟钰指出,单产的增加,是在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加持下完成的。他以安徽省今年加大资金拨款推广的种子包衣技术举例,通过技术的普及推广,一些地方在粮食亩产上增产了25公斤以上,这是科技赋能粮食生产的具体体现。

 

“同时还要提到的,是农业农村部在今年派往各地的指挥小组、专家团队,移动的智囊团分赴田间,也为各地抗灾减灾积蓄了力量。”钟钰说。

 

关注 我国粮食产量增长还有哪些潜力

 

今年的粮食产量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453万亩,比上一年增加了955万亩。这近1000万亩的播种面积从何而来?这是否意味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增长还有许多潜力?

 

在钟钰看来,种植面积的增加,一方面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提出的压实责任稳面积的具体要求,各省都有具体的生产目标,面积的增加有各省的共同努力。此外,钟钰也对比了今年与去年的相关数据,他指出增加的耕地面积中,有1/3来自于新疆。

 

据介绍,在今年,新疆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新增耕作面积,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受此影响增产61.1亿斤。

 

钟钰提醒称,新疆粮食产量的增产,是通过种植面积扩大,带来的好成绩,这不意味着我国其他省份也拥有这样的潜力。

 

而进一步综合来看,我国今年粮食总产量增长177.6亿斤,全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我们计算来看,实际上在177亿斤里面,单产增加的贡献比例接近60%,而面积扩大带来的增产贡献率,稍稍超过40%,也就是说,其实未来增加粮食产量的潜力,还在于单产的提升。”钟钰说。

 

惊喜 丰收数据见证成绩与轨迹

 

钟钰告诉记者,在看到今年粮食产量的数据情况时,自己最先关注的是单产、亩产以及全年粮食生产总量。而除此之外,细细研究中,这份2023年的粮食“成绩单”中,也暗藏不少惊喜。

 

“首先一点,咱们可以看到,包括自治区、直辖市在内,全国31个省份中,有27个省份粮食增产。这意味着今年的丰收,是大面积、整体性的增产、稳产,而不是局限于三、五个高产省份。”钟钰说,这代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落实责任,重视粮食生产,印证了各个地方坚决贯彻落实着中央的决策部署。

 

同时,今年全国谷物产量12828.6亿斤,比上年增加163.7亿斤,其中玉米的产量在增加,而小麦和谷物的产量在下降。钟钰认为,在这组数据中,可以窥见粮食生产与我国粮食需求结构的匹配和吻合,“近年在我国老百姓的粮食消费趋势中,口粮总体稳中有降,包括肉蛋奶在内的经济学粮食需求是在增加的,而肉蛋奶的生产,主要是通过玉米作为饲料用途实现的。”钟钰表示,尽管我国玉米供需仍有明显缺口,但今年增长的这232.8亿斤,也会在缓解结构性矛盾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我国2023年豆类和薯类单产和总产量的增加。钟钰介绍,其中大豆产量比上年增加11.2亿斤,这个数字释放出了积极信号,证明了一系列政策与科技力量的效果。而作为粗粮,薯类总产量的增加,将在大食物观的背景下,对改善我国人民膳食营养、满足消费需求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