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2023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发布仪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宋贵伦点评案例。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2023年12月9日,“2023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答辩及发布活动在京举行。活动由新京报社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和千龙网联合主办,新京智库承办。


经过23位专家初选评分、答辩,优中选优,共评选出数字政府建设的30个优秀案例(卓越示范、创新引领、实践领航三类案例各10个)和14个特色案例。从优秀案例的申报单位来看,既有不少上一届的老面孔,也有很多此轮入围的新面孔,反映出数字政府建设领域的推陈出新。


去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数字政府建设的新要求。去年底印发的“数据二十条”,提出要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使公共数据在政府治理、商业创新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释放更大价值。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而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是其“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盘点这些优秀案例,可以看到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呈现出多层级、全领域的立体式发展趋势。华东、华南、华北、西南、西北等各个区域都有优秀案例入选,反映出数字政府建设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进展较快。省市县乡四级政府部门申报的案例都有入围,还有若干企业发起的案例得到了肯定,体现出数字政府建设主体的多元化。这些案例涉及数字政府建设在许多方面的应用创新,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城市治理等领域,凸显出数字政府建设在引领和带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等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数字政府建设的三大亮点


聚焦本届优秀案例,可以发现有如下创新点值得关注,而它们也预示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不少优秀案例都在打造数字政府平台,推动平台型数字政府建设。


在上述44个案例中,有14个案例名称都包括“平台”二字,占比接近三分之一。无论是“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还是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抑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企业服务综合平台、数字化监管平台,都反映出数字政府建设的平台化趋势。


数字经济日益表现为平台经济,而数字政府建设也越来越平台化。打造“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的综合平台,实现数字政府建设的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和协同共治,有利于推动数字政府集中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提出构建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包括云平台、网络平台、共性应用等方面。随着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全国“互联网+市场监管”平台加快建设,未来数字政府建设将从全省统筹进一步走向“全国一盘棋”。本届优秀案例高度关注数字政府平台建设,反映出政府部门在数字政府建设平台化方面取得了较强共识。


其次,数字政府建设同政府职能和部门业务的联系更加紧密,体现出更强的问题导向、场景驱动和业务牵引。


无论是从申报单位的多元化来看,还是从申报案例涉及的各类政府职能和应用场景而言,都能体现出数字政府建设更加贴近和支撑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提升。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数字政府建设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化,对政府履职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强。


数字政府是“数字+政府”,意味着数字技术在政府运行与管理中的应用,也要求政府形态与功能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三分数字、七分政府”。


过去对数字政府建设的理解存在误区,更加强调数字牵引和技术驱动,而忽略了服务政府履职的重要性。本届不少优秀案例都是紧密结合各个政府部门的具体职能和业务,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创新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系统和应用程序,有利于持续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成效。


最后,数字政府建设更加强调数据化与智能化,为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的发展赋能增效。


多个案例都是聚焦打造数据平台并推动政府治理的智能化转型,体现出数字政府建设在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和推动数据要素释放价值方面的作用。在经济形势预测、弱势群体保护、生态环境监测、社情民意研判等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数据是新生产要素和新治理要素,政府部门需要加快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开放利用和交易流通,使更多公共数据释放价值。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引导公共数据的汇聚、流通和利用,使数据产品化和服务化,是数字政府建设迫切需要关注的课题。与此同时,智慧、智能与智治是不少优秀案例的关键特色,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凸显出智能化转型是数字政府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数字政府建设的三大趋势


从数字政府建设的未来发展来说,如何在如下方面做好工作,是接下来需要特别关注的关键议题。


首先,进一步强调数字政府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更加突出数字政府建设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


数字政府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应坚持从民众需求出发,通过数字技术来提升用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过去不少数字政府建设项目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对用户需求的关注不够,建而不用、用而不佳的问题突出,用户的使用率和满意度往往较低。


衡量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如何,不仅要看各类平台、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了哪些功能,还需要关注用户的知晓、使用和受益情况。吸引不了解和不适用的潜在用户拥抱数字政府,让使用的人们感到好用、易用和爱用,是接下来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做的功课。当然,数字政府建设要内外兼修,满足政府内外的各类用户,既要让群众企业有获得感,也要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工作数字化和便利化。


其次,数字政府建设是共建共享共治的,需要吸引更多人参与。


数字政府建设是建设政府而不完全是政府建设,特别需要政府内外齐心协力共同建设。本届数字政府建设优秀案例有不少是政府部门与企业联合申报的,体现出政企合作在数字政府建设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很多案例的申报主体是政府部门,但是具体应用都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用户不仅是使用数字政府项目的“消费者”,也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和运维,甚至是不少功能实现不可或缺的角色。


数字政府建设项目主要是政府委托企业完成的,承建和运维的企业表现如何,直接关乎数字政府建设成效。不少数字企业将数字政府视为重要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需要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新型政企合作模式。与此同时,也要通过数字政府建设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数字经济与数字政府的双向赋能。类似地,数字政府与数字社会的双向互动,也是未来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着力点。


最后,数字政府建设将面临财政紧张带来的压力,如何“少花钱多办事”是未来数字政府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


数字政府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维都需要持续大量投入,而这对地方财政的要求较高。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数字政府建设要精打细算并过紧日子。过去不少地区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投入较大,未来需要特别关注如何减少开支并集约化发展。


从数字政府建设的精简节约来看,一方面需要推动更多平台、数据、算法和算力的共享,实现“国家统筹、一地创新、各地复用”,减少多头建设、分散建设、重复建设带来的资金浪费。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和部门需要量力而行,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事,切忌好大喜功和片面追求华而不实的“高大上”,让数字政府建设回归常态。


文/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郑伟彬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