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12月12日,由国家自然博物馆主办的“知行溯远——两足运动动物”主题展览开幕。


此次主题展览展出的萨赫尔人头骨。萨赫尔人生活在600~700万年前,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科化石。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展览共展出80余件标本及模型,结合展板和多媒体视频等形式,介绍了具有两足运动特征的动物类群,包括人类、部分古爬类、部分哺乳类和鸟类。


已知最早的两足动物美颌龙。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直立行走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也是鉴定人科成员的重要标准。直立行走的演化,是早期人类对生存环境变化做出的适应,直立行走姿态的完善,为人类走出非洲、向整个旧大陆扩散提供了生物基础。展览探讨了人类两足直立行走的特征及全身骨骼应对直立行走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展示了直立行走在不同演化阶段人群中的表现,并对人类两足直立行走的起源假说做了介绍。

国家自然博物馆地球科学部副主任高立红介绍,展览有一半以上关于人类的标本及模型。展览的一个特色是想从动物的角度,来探讨人的运动方式适应性的变化。“在展览设计上,观众可以对比远古人类在不同阶段形态的变化以及和现代人的不同。比如南方古猿行走的姿态还不那么完善,有前倾的姿势,到直立人阶段,行走的姿态很完善,尼安德特人的行走姿态就更接近现代人。”


展出的尼安德特人手足骨、佛洛里斯人手足骨、现代人手足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除了人类,本次展览还介绍了其他动物类群,如部分古爬类和鸟类的两足对环境的适应。通过这次展览,观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类自身的运动特征,以及这一运动形式对人类演化的意义。同时,通过介绍其他两足运动动物类群,观众能更深入地理解动物运动形式的适应性演化。


小朋友观看袋鼠标本。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观众在看两足禽类标本。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据悉,该展览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层临时展厅,将展出到2024年1月28日。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