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同时还强调了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出现多个“新提法”,明确了明年货币政策的取向和重点方向。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复苏关键阶段,这些提法抓住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症结”,有助于市场信心恢复。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向好发展。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与往年的表述相比,今年自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起,我国就将“稳健的货币政策”从“精准有力”改为了“精准有效”,同时加上了“灵活适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精准有力”与“精准有效”虽然一字之差,但其内涵则已经有了重要改变 。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货币政策向“精准有效”转变,意味着我国未来宏观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不会单纯考核总量的变化,而是讲求高效的规模扩张,让资金真正流入到有有效需求的经济主体中去,这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边际优化举措。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亦认为,相较于其他词汇,“有效”是近期提出,体现出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


而在“精准”方面,温彬表示,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包括PSL在内的结构性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着力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领域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房地产业新模式构建,并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坚持“有立有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还提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此外,东方金诚宏观首席分析师王青认为,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效”,这意味着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得到具体落实,2024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受到进一步倚重,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小微企业及房地产行业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还指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曾刚指出,将经济增长与价格水平并列提出亦是此次会议表述中的亮点。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总体仍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但价格表现仍然相对较低,这导致了我国名义GDP增长不尽如人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滑0.5%,已连续两个月负增长,环比下滑0.5%。


“价格变化的低迷,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市场信心不足,这对于经济长期运行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曾刚指出,在当前市场需求不牢固的背景下,我国将价格水平作为货币政策追求的重点,是抓住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症结”。


实际上,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均将通胀目标作为衡量货币政策取向的重要标准之一。如美国等国家将合理的通胀目标设定在2%,如果通胀水平高于这一目标则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紧缩,反之亦然。


温彬亦指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原有目标“名义经济增速”拆分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侧重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水平预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胀或成为下一阶段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来,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发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上升。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将有助于信心建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让宏观政策取向保持一致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曾刚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市场预期不仅受到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影响,同样也受到行业政策的影响。如果相关政策不能保持一致,则可能会导致货币等宏观政策失效,让市场主体的信心不足,支出意愿下降,无法形成扩张效果。


曾刚认为,此时提出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的评估范围尚属首次,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提法,这意味着未来所有政策要不要出台、在什么时机已怎样的方式出台,都需要围绕推进经济发展、符合经济政策这一核心要素来推进,这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复苏。


温彬亦指出,为使政策效果更为“有效”,我国将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等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盘活被低效、无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实现信贷结构“有增有减”、融资结构“有升有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稳消费、稳就业、稳外贸等支持力度。特别要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有效地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明年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偏积极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表述来看, 明年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偏向积极。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预计,明年稳健货币政策将综合运用降准、结构工具、降息、改革手段,继续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


王青认为,“灵活适度”意味着在2024年物价水平仍将低位运行的前景下,着眼于提振内需,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央行有可能再分别实施1次降息和降准,且考虑到政策会靠前发力,上半年落地的可能性较大。


“结合降息预期,2024年市场利率中枢有进一步小幅下行的潜力,市场流动性整体上将继续处于合理充裕状态。”王青预计,综合支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盘活存量贷款、着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等各类影响因素,2024年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会比上年有小幅多增,有望分别达到23.5万亿和36万亿,同比分别多增0.1万亿和0.5万亿。


董希淼则指出,2024年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加大实施力度,将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


“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董希淼指出,适时实施降准降息,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同时,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他预计,下一步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的支持服务,以更大力度支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助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