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以“碳路先锋 绿启未来”为主题的新京报“2023零碳研究院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围绕全球气候行动目标下的中国路径,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荣在主旨演讲中,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环境思考、气候危机引发的后果、绿色低碳赋予的机遇等三个方面展开。高荣指出,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正给自然界造成危险而广泛的损害,全球大约有33亿至36亿人生活在高脆弱环境中,未来气候变化风险—比以往的评估更严重,更加复杂且难以管理。因此,我们需要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变危机为转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造福世界人民。


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环境思考方面,高荣表示,二十世纪全球八大公害事件引起世界的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指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发展危机不可分割,提出未来资源的稀缺性,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更是将可持续发展升级成为全球政府首脑关注的问题。


“近一万年以来,虽然我们的气候也在发生变化,但是近一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应该是最剧烈的,过去一万年完成的气候周期,已经被近一百年打破。”高荣表示,“从目前来看,全球的科学界已经公认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未来气候变化的风险比以往评估的更加严重


在谈及气候危机引发的后果方面时,高荣表示,“人类活动对全球的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圈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现在已经有50%的物种向极地和高海拔的地区迁移,有些损失已经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导致物种灭绝,多年冻土解冻威胁北极生态。”高荣说道。


同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中低纬度地区农业生产率下降,但在高纬度地区上升;全球一半人口每年会有严重缺水的时候;频发的城市热岛和内涝等给基础设施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发凸显。


“现在城市化发展非常快,导致人财物的高度集中,易形成灾害链从而放大气象灾害的影响,有时候一次不太极端的天气过程也会对城市运行带来重大影响。”高荣表示。


高荣说:“全球每年会有大概30多亿人生活在高度脆弱的环境中。虽然全球都在努力,但是气候变暖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未来气候变化的风险将更加复杂和更加难以管理。”


把优质自然资源转化成拉动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


“气候变化引发了很多危机,也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机遇。”高荣强调,“我们要用绿色发展的路径,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国家的发展目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的生态治理理念,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


高荣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荣表示,我国当前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占比接近了一半,在全世界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1/3;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改变了全球汽车发展的格局。


高荣表示,推动绿色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机遇,我们应该研究怎么利用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此,中国气象局推动了多项气候生态品牌的创建,其中包括“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的评选等,通过科学评估,将优美的生态环境用科学权威的数据给出定量化评价,助力将优质自然资源转化成拉动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更好地服务大众,服务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