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舍先生最家喻户晓的作品之一,《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曾多次被搬上话剧舞台,也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京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定于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话剧《骆驼祥子》,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方旭、陈庆编剧,方旭导演,方旭、刘欣然、徐星博、赵震、孙宁等多位优秀演员组成的“全男班”阵容出演,将以全新的视角重构原作。


出生于北京的方旭对京味儿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他曾多次在老舍先生作品中挖掘出能与当下观众产生共鸣的精神内核,运用现代戏剧手段将老舍先生的作品搬上了舞台,被老舍先生之子舒乙誉为“懂老舍的人”。这次为什么改编《骆驼祥子》,打算如何让观众记住祥子这个人物,又希望通过改编这部经典带给当下年轻人怎样的共鸣?新京报就此专访了导演方旭。


新版《骆驼祥子》正排练中。 剧组供图


《骆驼祥子》是年轻人最喜爱的老舍小说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此前被搬上舞台的次数很多,这次决定改编《骆驼祥子》之前方旭也有过犹豫,有两件事促成了他的决心。一个是几年前有音频平台找他和斯琴高娃录一版《骆驼祥子》的小说,他问平台为什么选了这部,平台告诉他,大数据统计显示《骆驼祥子》是当下年轻人喜爱程度最高的老舍小说,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就是祥子。“这一点挺打动我的。一部文学作品,能不能把它改编成戏剧搬上舞台,最重要的就是看它和今天的观众还能不能共情。如果还能共情,就有做的必要,如果不能了,趁早别做,否则演的人也尴尬,看的人也尴尬。”


促成方旭决心改编《骆驼祥子》的第二个事件,是有位朋友知道他一直在把老舍先生的小说改编搬上话剧舞台,有一次就跟他说起:“你改了那么多老舍先生的作品,但他最好的小说(《骆驼祥子》)还没碰过,是不是有点遗憾?”方旭认真想了想,觉得《骆驼祥子》尽管被搬上舞台的次数不少,但仍有改编的空间,还有一些跟以前的改编不一样的思路可以探索。“所以这次我就决定了——正好明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就在这么一个时间节点,把《骆驼祥子》再做一次改编。”


新版《骆驼祥子》剧组合影。


三个人生阶段诠释“闷葫芦罐”


过往《骆驼祥子》的舞台作品多以“祥子与虎妞的爱情故事”为核心进行改编,大胆泼辣的虎妞往往比祥子更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方旭执导的新版《骆驼祥子》另辟蹊径,对祥子成长转变的历程完整再现,将一个完整的骆驼祥子“还”给当代观众。方旭表示:“读过老舍先生原著的朋友都会明白,这部作品就叫‘骆驼祥子’,他创作的出发点肯定不是在虎妞身上。但是老舍笔下的虎妞太出挑了、太有性格特点了,让人看完就会记住她。这次改编,我们就想尽其所能还原老舍先生这部文学作品的原貌,让舞台的焦点重新回到祥子身上,而不是虎妞身上。这是我们创作的初衷。”


相较于以前的作品,方旭导演的《骆驼祥子》祥子和虎妞的爱情戏会稍微淡化一些,因为它在原著里也不是主线。“从原著来看,它写了一个北京老爷们儿的一生,能看到年轻的祥子是什么样的,也能看到后来出溜到底的祥子是什么样的。”但原著里的祥子寡言少语,是个“闷葫芦罐”,怎么让这个“闷葫芦罐”在众多人物当中显露出来,是这次改编的一大挑战。好在戏剧和其他影视艺术形式不太一样,它可以通过独白把人物的一些内心想法和感受讲出来。“我们借用了祥子周围一众车夫的嘴,还有舞台上三个人生阶段的祥子——年轻的祥子、结婚后的祥子和最后在街上瞎混的祥子——共同来诠释祥子这个人物。”


方旭导演的《骆驼祥子》会在舞台上呈现祥子的三个人生阶段。


舞台演绎帮助年轻人理解祥子、思考自身


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称其为“经典”,因为它在每个时代都能有所投射。具体到当下的环境里,年轻人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生活?压力之下要选择怎样的人生?如何处理个体梦想与时代洪流之间的关系……这些百年前祥子面临的问题,同样叩问着当代年轻人的内心。这次方旭改编的话剧《骆驼祥子》因为把焦点锁定在了祥子身上,通过三个不同人生阶段的祥子来演绎人物,使得原著里很多对祥子内心的描述得以清晰地外化出来,更便于今天的年轻观众理解。“有些东西单纯靠文字阅读,会稍微有点抽象,把它放到具体的演员身上表达出来,可能对今天的观众理解祥子是更有帮助的。”


方旭观察到,当代的年轻人和老一辈的观众对于祥子的认知其实并没太大的差别。在他看来,祥子这个人物本身会给人一种忠厚、肯干,没有攻击性的印象,会让人有一种安全感——直到今天,大家对于“祥子”的理解还是这样的。“像老舍先生自己说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想要了解一个人其实是很难的,了解自己有的时候可能更难。所以我觉得文学作品,包括我们改编的戏剧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如果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观众对于生命个体,对于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能有一些思考,那就还是有益处的。”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