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熊丽欣)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肃105人死亡、青海13人死亡。房屋受损4782间,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此次地震伤亡为何如此严重?高海拔低温环境下,救援存在哪些救援难点?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研究员贾群林介绍,此次地震发生区域位于甘东南地区,即青藏高原东缘,属于南北地震带组成部分。从此次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来看,6.2级属于中到强烈级别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这种级别的浅源地震对地表破坏较为严重。同时,震中距积石山县只有8公里,震中周围村子密集,加上夜间地震导致居民反应不及时,这都是导致地震伤亡严重的直接原因。


救援人员在处置受损危房。图源:甘肃森林消防总队


贾群林还表示,当地房屋抗震性较差也是造成人员伤亡严重的原因之一。从受灾现场传回的房屋损毁图片来看,当地倒塌的房屋大多为砖木结构,这类房屋的抗震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据中国气象局消息,12月19日,积石山震区及周边地区以晴为主,后半夜至凌晨的最低气温较低,在-9℃到-15℃之间。低温救援将会存在哪些救援难点?


对此,贾群林表示,此次地震的救援环境与今年2月份发生的土耳其地震相似,都属于低温地震救援。“但我们所面临的情况可能比土耳其更为严重,地震发生当晚的最低气温是-20℃,且震区处在高海拔地区。”贾群林称,一般意义上的72小时黄金时间只适用于室外温度在15-25℃的情况,而在零下极端低温天气下,72小时的黄金救援窗口期会大大缩小。

“现在在废墟下压埋的人员,他们的体能和耐受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要想提高救援效率,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快。”贾群林提示,被困人员要尽可能地将自己包裹起来,或者抱团取暖,延长在废墟下的存活时间。

贾群林还提示,遇到极端恶劣的低温条件,现场的救援队伍可适当缩短轮班时间,“正常在平原地区,救援轮班时间一般为六到八小时。在这种高海拔低温救援情况下,救援队可适当调整为四到六个小时,这样可以保证救援人员的体力。”

贾群林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后所引发的次生灾害同样值得关注。“此次地震发生区域属浅山区,且多为石头山。地震发生后,当地出现山体滑坡的概率非常大,尤其是要注意落石、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贾群林说。


编辑 杨海 校对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