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中国气象局已启动地震灾害气象服务二级应急响应,记者了解到,低温为当前地震救援的最大考验之一。


气象部门提示,近期震区气温较低,体感寒冷。积石山县地震后,低温还将持续一周左右,不论是震区人员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注意防寒保暖,警惕人体“失温”现象。

 

本周积石山县持续低温,最低气温-10℃至-14℃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据当前报道,积石山地震已致127人遇难。目前,救援、疏散工作仍在继续。

 

负责此次地震社会应急救援协调工作的甘肃厚天灾害救援中心分队长汪多表示,此次救援最大的难度在于当地的低温天气,西北冬季温差大,目前最低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被困人员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加上地震发生在深夜,很多人来不及躲避,一夜过去,情况很难预料。”

 

据悉,甘肃积石山县海拔1735米至4309米,县城海拔2300米左右。过去三年,该地区12月下旬平均气温为-7.6℃,最低气温为-17.9℃。气象部门提示,近期震区气温较低,体感寒冷。

 

根据兰州中心气象台监测,未来十天,积石山县天气将以晴或多云为主,没有雨雪降水过程,但需警惕低温影响。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本周积石山县持续低温,最高气温在0℃左右,最低气温普遍在-10℃至-14℃,全天体感都十分寒冷。不过,12月24日以后,受暖脊影响,当地气温有所回升,最高气温将升至5℃,最低气温可能升至-5℃左右。

 

高海拔遇上寒冷天气,需警惕“失温”现象

 

海拔高、气温低,救援更加困难。目前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震区气温依然偏低,且会出现“吹风天气”,即风力偏强的情况,这可能加剧“风寒效应”。12月22日起,新一轮冷空气也会导致震区气温有所下降。

 

气温过低,会加剧被困或刚刚获救群众面临的风险。譬如,在缺少御寒物资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感冒、冻伤,而在高原地带,感冒还会引起肺气肿等高原疾病,危及生命。最需要警惕的,是低温天气导致的人体失温现象。

 

据中国气象报介绍,失温也称低温症、低体温症,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温度降低(低于35℃),并产生一系列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关保暖措施,失温最终可能造成死亡。

 

失温症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期。身体失温发生时,成人可能出现寒颤、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有睡意等症状,婴幼儿则会出现皮肤鲜红、发冷等症状。

 

当发现人员轻度失温时,要将失温者转移到避风、避雨的安全地带,将人体与地面隔绝开来,更换干燥衣物。要避免对周围的肌肉(如手足)按摩,因为外周低温的血液回到内脏会带来更多伤害。可以烤火取暖,或者使用加热毯和室温加热,室温推荐在28℃。

 

中度及重度失温时,需要对躯体核心区加热复苏,可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区给予保温袋加热,如在医疗场所可用温热等渗液体腹腔冲洗。在缺少这些条件时,应尝试可能的其他复温方法,同时尽快实施转运。现场救援主要是做好身体的包裹,用轻柔的手法进行担架转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给中重度失温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因为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会导致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增加失温者死亡的风险。

 

另外,对于失温患者的抢救,不要轻易放弃。中重度失温对身体组织,尤其是大脑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会出现类似“假死”的状态,如瞳孔放大、没有痛觉、心率和呼吸减慢,但实际上人还活着。只有当失温者体温接近正常,仍没有生命体征,才可宣告死亡。

 

被困人员可就近利用保暖衣物护体,冷静等待救援

 

今年12月以来(12月1日至18日),甘肃临夏州平均气温-3.3℃,较常年同期偏高0.5℃;降水量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6%。历史上,当地12月和1月的气象灾害以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好在近日积石山县雨雪不多,道路结冰现象并不严重。

 

积石山县地震后,低温将持续一周左右,不论是震区人员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如果搭建帐篷,注意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干燥向阳的地方搭建,如条件许可,帐篷内铺设防水布。

 

胡啸提醒,持续低温环境下,尤其是夜间最低气温不足-10℃,体感尤为寒冷,预计当地所需援助物资主要是保暖衣帽、安置帐篷和食品、饮用水等。震区人员如果还处于被困状态,可以就近利用衣服、被子等具有保暖效果的物品护体,保持冷静,等待救援;被救出的震区人员,及时穿好御寒衣物,转移到安置区;参与伤员转移、电力抢修等的一线救援人员,除了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还需携带照明设备、应急食品等,注意自身安全。

 

此外,当地公众还需做好震后防疫,注意饮水、饮食安全,尽量饮用救援人员提供的矿泉水。如果条件不具备,从临时水源取回的水也应通过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后再饮用,不食用已腐烂变质的食品。

 

震区地质条件脆弱,需防范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甘肃积石山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位于甘东南地区,距离最近的断层拉脊山北缘断裂约3公里,震源机制为逆冲型破裂。根据历史地震、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地震前兆资料综合会商结果初步判断,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衰减基本正常。截至19日4时,此次地震共记录到3.0级及以上余震9次。

 

甘东南活动构造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发育着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临潭-宕昌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迭部-白龙江断裂、塔藏断裂、岷江断裂、雪山断裂、虎牙断裂等多条深大断裂。

 

1900年以来,甘肃积石山县6.2级地震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3次,均为孤立型或主震-余震型地震。从历史监测数据可以看出,积石山县发生强烈地震的次数并不算多。

 

胡啸提醒,积石山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当地山区众多,具有降水较少、昼夜温差较大等特征。震区地质条件脆弱,山地土质松散,震区人员和救援人员需注意防范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

 

新京报记者 王景曦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