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目前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体的流行趋势如何?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日,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总体继续呈波动下降趋势。数据显示,12月22日,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总诊疗量较上周同期下降8.2%,较高峰期下降30.02%。


米锋表示,要进一步密切追踪国内外呼吸道疾病流行趋势、病原变化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进一步扩充医疗资源,做好药品供应保障,提升诊疗效率。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管理,做好疫苗接种。详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据12月11日至17日的监测结果,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开始呈下降趋势,全国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构成比均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呈现以流感病毒为主,其他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其中流感活动处于高位但略有下降,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活动呈波动变化,新冠病毒活动处于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专家研判认为,未来一周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继续下降,病原体仍可能以流感病毒为主。详情>>>


彭质斌介绍,从我国流感监测和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监测数据来看,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情况基本同步,目前均处于高发状态,部分省份已达到峰值出现下降趋势;其他呼吸道病原活动情况也基本同步,南北方差异不明显。详情>>>


Q2:临近年底,人员流动频繁,有何防护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从我国的流感监测和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结果来看,目前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基本是同步的,都处于高发状态,有部分省份已经达到了峰值,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其他呼吸道病原活动情况也基本是同步的,南北方差异并不明显。关于年底人口流动增加,个人防护的问题,建议在做好呼吸道传染病日常防护的基础上,加强四个方面的防护措施。


一是乘坐地铁、公交、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期间,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洗手或做好手消毒,做好旅途中的个人防护。


二是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儿童,还有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建议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旅游景区和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三是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出现相关症状者,建议暂缓出行,尽量避免感染其他人。


四是对于大型聚集活动举办的单位或举办方,要落实通风、消杀、健康提示的责任,并且要关注和遵守当地呼吸道疾病防控的信息和要求。


Q3:这两天有专家说不倡导公众长期佩戴口罩,对此有何回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针对近期佩戴口罩的问题,近期其实已经出台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的指引,指引中也聚焦了公众的生活、工作,还有学习等密切相关的常见情形和场景,而且区分了疫情高发和常态化这些不同时期,针对重点机构、重点人群,还有重点场所等,分别提出了应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口罩、建议不佩戴口罩等相应分类的建议,也更加科学精准地指导了公众佩戴口罩。所以,在保证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关阅读】


12月22日,对于近期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的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常规原因,即天气干燥骤冷后,鼻黏膜的免疫功能降低,所以病毒容易进入呼吸道。


二是因为长期戴口罩也会使得自身免疫系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削弱了抵御疾病的能力。


“除非出现病毒大流行的时期,或者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否则不是特别主张长期佩戴口罩。”钟南山说。


那么哪些情形和场景建议不佩戴口罩呢?《国家疾控局发布关于印发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中提到:


1.进行体育锻炼时。


2.处于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3.3岁及以下婴幼儿。


具体细则请点击:哪些情形或场景应佩戴口罩?国家疾控局发文


Q4:寒潮来临,针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有哪些建议?


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刘韬表示:


第一,要尽量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来临前完成接种流感疫苗,一般每年入秋以后居民就可以来到我们社区进行流感疫苗接种了。


第二,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还是尽量减少室内聚集性活动。父母外出工作的时候,经常暴露在外面的手、面部或者外衣上会沾染病原,回到家第一时间要洗脸洗手换衣服,然后再接触孩子,避免间接传染。


第三,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比如公交、地铁,还有医院的候诊厅,要科学佩戴口罩。


第四,家中要适当通风,各房间轮流通风,保证通风时老人和孩子可以在其他房间,避免冷空气的直接刺激。


第五,对于社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要定期和家庭医生进行联系,做好疾病的随访和评估,防止在秋冬季出现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急性发作现象。


Q5:最近全国都在大范围降温,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在寒潮天气下老年人该如何做好防护?


冬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突发寒潮降温会使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然后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冬季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急性感染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老年人要格外注意。


第一,要生活规律。老年人要保持规律作息、规律饮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起床时要做到“三个半分钟”,就是起床时在床上先躺半分钟,坐起来后再等半分钟,坐起后两腿下垂半分钟再下地。


第二,注意保暖。增加衣物的同时要注意生活起居环境的温度。要避免过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开窗通风时间也要避免过长,同时避免冷水、冷食、避免着凉感冒。


第三,科学锻炼。在北方地区,老年人要尽量避免选择在冬季早晚外出进行锻炼,要在天气好的时候选择温度比较高的时间段外出进行锻炼,也可以在室内进行适当锻炼,比如慢走、抬腿、做操等。


第四,要加强有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等指标,要规律服药,避免自行断药或减少药物剂量。一旦出现胸闷、胸痛、肢体活动不便、口齿不清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Q6:寒潮来临,孩子遇到发热之后,在居家护理以及用药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刘韬表示,当我们的孩子出现发热以后,家长首先可以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比如在冬天的时候,我们在温暖的室内给孩子松开衣服,还有他们的被子,可以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颈部和四肢,额头可以冷敷。我们要给孩子补充水分,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儿童的退热药口服治疗。有一些孩子在早期发热的时候,如果并没有伴随很明显的咳嗽、呕吐症状的话,可以先选择在家对症治疗两到三天,不用立即就医。


在孩子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者发热症状的时候,我们该怎么用药呢?其实绝大多数孩子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治疗的。口服治疗其实可以避免我们在去医院来回奔波,还有在等待就医就诊和输液时的辛苦,让孩子能够有更多时间在家里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休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为输液,在医院逗留的时间太久而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在孩子膳食方面,当他有了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注意给孩子补充合理的蛋白质营养,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容易消化的,像瘦肉、蛋、奶这些,避免饮食上的过度油腻。对发热的孩子,补充水分十分重要,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尿量,让发热孩子的尿量尽可能接近平时正常状态的尿量就可以了。


Q7:寒潮天气下,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该如何做好重点防护?


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因为寒潮暴露时间长、暴露强度高,所以应重点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一是户外作业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建议穿戴防寒工作服、鞋帽、手套等,夜间作业应保证良好的照明。


二是雨雪天气外出时,应注意防滑防跌倒,尽量避免在冰面行走或骑行;在大风天气外出时要注意高空坠物。


三是出行时要注意驾驶安全,及时了解路况,制定合理的出行计划,并且保证良好的视野,关注油箱或者电瓶状态,必要时安装防滑链。


四是关注病原体感染,特别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感染,建议及时接种疫苗。


五是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了解周围的救援设施和联系方式,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要及时寻求帮助,并且停止作业,尽快进入温暖场所。


此外,也建议户外工作人员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选择在一天中相对较温暖的时段作业。在户外作业时,也可以使用一些便携式的取暖品,保证工作服的干燥和保暖,如果衣物潮湿应及时更换。


资料来源:12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发布会实录、央视新闻、极目新闻、新京报


编辑 常江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