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回顾2023年,寒潮、高温、暴雨、沙尘暴等极端天气频现,气温、降水等数据屡破纪录。即将到来的2024年,还会有这么多极端天气吗?


2023年12月17日,四惠,一位路人裹紧帽子防风。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寒冷”是近期大部分人的感受。据气象部门统计,12月13日至16日,我国约32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出现10℃以上的强降温。12月10日至19日,降雪天气从华北、黄淮等地铺展至江淮、江南北部。12月25日,广州甚至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场降雪。这场猛烈的寒潮并不多见。国家气候中心二级研究员周兵介绍,12月14日至17日,我国中东部经历的寒潮天气过程综合强度略强于2008年12月4日至7日的寒潮过程,为1961年以来12月的最强寒潮。全球变暖背景下,为何近期出现强寒潮?周兵解释称,北极增温、西风急流减弱,一系列相互影响后,导致冷空气更容易南下,寒潮等冷事件频发。


本周已经是2023年最后一周了,回顾今年,极端天气频现:强沙尘暴、台风“杜苏芮”和华北历史级特大暴雨、台风“海葵”和华南特大暴雨、江苏强龙卷风、夏季极端高温、小麦夏收区“烂场雨”……未来,极端天气是否会成新常态?周兵认为,用不着等到未来,现在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已经成为了新常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频发、广发、强发和并发趋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认为,在2024年,高温、暴雨、干旱、台风、强对流、寒潮、沙尘暴、大雾等天气,一个都不会缺失。至于总数会不会越来越多、极端性会不会越来越强,目前的学界共识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长期看很有可能呈现上述趋势,但并不是每年都会这样,整体上是螺旋式上升、往复式增加的。单问2024年的极端天气是否比2023年多,这是不确定的。点击查看专题>>>




史上12月最强寒潮刚刚过去,“冰冻”近350小时后的北京,今起十天气温波动回升,年末还会有冷空气光临吗?


2023年12月24日,一位小朋友骑车经过国家大剧院。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据气象部门统计,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刚刚经历了最冷的12月中旬。气象高级工程师尹炤寅介绍,从低温极值看,12月17日的-15.5℃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北京12月中旬气温第三低,仅次于1951年12月19日、20日。从平均气温看,12月中旬平均气温-7.0℃,是历史最低。从最低气温的持续时间看,12月16日至23日,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连续8天最低气温低于-12℃,排名并列历史第二长。“从0℃以下天气持续时间看,12月10日23时32分到25日10时44分,观象台的气温均低于0℃,累计时长接近350小时,位列历史第一。”尹炤寅告诉记者。


12月25日后,气温将全面转暖。近期,北京气温也在缓步提升,“从概率角度来说,今冬北京很难再出现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低温。但是,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持续加大,‘冷暖快转’的情况还是很可能发生的。”尹炤寅介绍。30日开始,会有一波新的冷空气影响北京,届时北风加大,大气扩散条件和能见度转好。气温方面,这一波冷空气影响不大,北京整体的气温依旧是在波动回升当中,甚至和常年相比略偏暖。气象专家提醒,未来三天北京以晴为主,气温回升,午间光照较好,适宜户外活动和交通出行。早晚气温仍较低,体感寒冷,早出晚归须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阅读全文>>>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2024年的中国经济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经济预期能否抬升?明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企业家们信心如何?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


在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看来,当前全球经济调整,我们要积极勇敢地面对现实,团结起来,面对困难、渡过难关。“记住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解决问题只能靠自己。”展望2024,除了带领企业穿越全球经济调整期,曹德旺还想“给企业家们带个头”,致力于福耀科技大学的筹建工作。对于为何办福耀科技大学,曹德旺透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下中国制造业人才断档严重,“我们有责任把大学建设好,把年轻人培养起来。”阅读全文>>>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


作为民营企业家,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转变,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民营高科技制造企业,生产成本和融资难度问题更为突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阅读全文>>>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展望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调,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哪些信号?信号的背后中国经济又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围绕这些问题,贝壳财经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2024年大概率是一个调整之年。”李稻葵认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方向性的重大调整,目的是逆转实际经济运行速度长期低于潜在GDP增速的这一趋势,进而保证完成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阅读全文>>>


值此新旧交替之际,贝壳财经推出年度专题报道“看2024”,携手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学者和企业家,建言中国经济,助力中国经济复苏与繁荣。点击查看专题>>>




近期,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的“AI文生图著作权第一案”生效。该案主审法官、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副庭长朱阁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人对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有投入空间,它就可能具有可版权性,不必对使用AI过于担忧。


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副庭长朱阁 图/受访者供图


近期,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的“AI文生图著作权第一案”生效。法院判决原告使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的图片属于作品,并享有著作权,被告未经授权使用图片、去除图片水印的行为,侵害原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署名权,须向原告赔偿500元并在其百家账号上发布道歉声明。对于此次案件的赔偿数额如何确定,有观点认为,被告提交大量证明涉案图片同类内容市场价的证据,且原告不提供反证,被告证据理应被采信,此时没有法定赔偿或酌定赔偿的适用空间。朱阁对此表示,“被告没有提供商品价格信息所对应的图片内容和使用条件,我们无从比较。并且这是新兴市场,我们不具有像对传统市场一样的司法认知。因此,本案根据涉案图片情况以及侵权使用情节,确定赔偿数额。”


谈及此次判决对AI著作权合规意义,朱阁表示AI在著作权领域有三个问题需要讨论,一个是前端的数据训练是否侵权,中间环节涉及生成内容的可版权性,以及后端的侵权问题,“本案对中间环节的问题作出回应,就该案而言,能够把AI生成内容纳入现有法律体系来调整。是否需要修改或新设法律,包括有些学者说的邻接权、财产权等问题,则由立法机关考虑。技术往前发展,法律有滞后性,司法和立法可以一起继续往前探索”。阅读全文>>>




2023年即将成为过去,我们却不得不和一些人作别。这些作家、思想家、学者、翻译家、诗人、艺术家,在今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厉以宁、黄永玉、孙机、杨苡、江平、米兰·昆德拉、坂本龙一……岁月的风痕抹不去他们一路走来的脚印。他们留下的文字与声音寄托着漫长岁月中不曾放弃的理想,他们远去的背影依旧照亮着纷繁复杂的今日世界。保罗·鲍尔斯说,“我们不知道死亡何时到达,所以才会把生命当成一口永不干涸的井。”在即将迈入新年的时刻,不妨放缓脚步,回顾、珍藏这些逝去的大家留给世界的一切美好。年底岁末,让我们用祝福送别他们,唯愿他们离开纷繁复杂的人间,去往更加光明宁静的世界。那么,离别将不应只有悲伤。阅读全文>>>




美国和日本2024财年的军事预算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总的来看,美日2024财年军事开支的诸多安排中,释放出了针对中国的强烈信号。


资料图: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图/新华社


美国年度国防授权法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所谓“印太地区”的部署。一方面,五角大楼原本为“太平洋威慑倡议”提出了91亿美元的预算,但最终得到了147亿美元。另一方面,美英澳组成的AUKUS联盟的相关协议也得到了全部落实,包括30年内向澳大利亚转让至少三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舰、让英澳获得美国出口管制制度的豁免权利等等。日本2024财年7.95万亿日元的防卫开支,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为了向西南诸岛周边迅速部署自卫队部队和物资,计划引进离岛登陆作战用的机动舟艇、运输直升机约30架,大约4000亿日元用于此项开支。日本还将成立“自卫队海上输送群”,整合陆海空三支自卫队,以便于向西南诸岛部署兵力运送物资。


军费开支反映军事部署重点,军事部署又反映着战略意图。美国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中,涉及中国的条款多达近40条,最需要警惕的,是公然呼吁加强美国与中国台湾的所谓“伙伴关系”,“为台湾军队制订全面的培训、咨询和能力建构计划”,以“提高台湾的防御能力”。如此明目张胆介入台海事务,干涉中国内政,势必增加台海局势的不稳定、不确定性。而日本在去年底通过的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文件中,首次指称中国是日本“迄今最大战略挑战”,新财年防卫开支中重点投入西南诸岛,针对中国的意图也很明显。美国国防部主计长迈考克此前表示,美国的军事预算将在近年内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而日本正在未来5年防卫费总额增至43万亿日元的路上狂奔。或许美日两国最该评估的,是越来越高的军费开支,会让美日的债务负担在未来变成什么样的风险。阅读全文>>>


编辑 魏玥 设计 朱静晖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