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气候投融资政策发布会12月28日举行,会上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等六项文件,标志着通州区气候投融资“1+6”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完成构建。


2022年8月,通州区正式获批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获批试点以来,通州区成立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组,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气候投融资试点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细化分解试点建设任务,明确工作职责。今天的发布会上公布了《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企业气候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等六项文件。


通州区副区长姚伟龙还展示了通州区一年多来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建设成效。通州绿色低碳能源结构持续完善。全市首个中深层地热示范项目落地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在全市率先开展用能和碳排放综合评价试点,截至目前,已批复西工大北研院、氢能前沿科技产业发展、城市副中心剧院、首都博物馆东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工程、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建设工程等九个项目节能审查意见,通过优化调整用能方案共核减二氧化碳排放5795吨。


绿色发展动能愈发强势。全区已注册金融类企业超340家。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驻区30家银行共发放绿色信贷200笔,累计发放金额约128亿元,季末贷款余额约318亿元。区内已落地全国首笔绿色信贷财产权信托投资、全市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首笔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款业务、首支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绿色金融创新业务。

副中心范围内目前执行的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新建公共建筑100%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为全市水平最高。行政办公区内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水平。成功获批国家森林城市及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完成首个城市组团级区域绿色低碳能源全覆盖,实现了“负碳”状态。城市绿心三大建筑相比同类型未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公共建筑,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2万吨。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