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今天(12月28日)下午,“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专场发布会举办。记者获悉,北京已在全国率先形成市、区两级自然灾害单灾种和综合风险评估成果。下一步将编制“北京市韧性城市专项规划”,持续提升首都城市韧性。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10月,北京市以“两办”名义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从空间韧性、工程韧性、管理韧性和社会韧性四个维度明确了78类任务分工。2022年4月,成立“市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协调工作机制”,在全国省级政府中率先对韧性城市建设作出顶层设计。


“两年来,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我们遵循‘让’‘防’‘避’的原则,优化城市‘硬件’空间布局。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牵头制定《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构建具备维持力与恢复力、分布式与集群化相结合的韧性城市空间格局,北京市应急局牵头制定《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22年-2035年)》,今年9月还发布了《应急避难场所 分级分类》等3项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家及地方标准的空白。”


同时,北京将韧性城市建设理念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今年,北京市住建委牵头制定了《城市更新行动三年(2023-2025年)工作方案》,贯彻韧性城市理念,明确了12类24项工作任务。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正按照分布式、并联式新模式逐年推进建设。”该负责人说。


自全国启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3年多来,北京市对地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5个灾种,政府、社会、基层3类减灾能力进行摸底调查。汇集11大领域、80小类,约587万条调查数据,在全国率先形成市、区两级自然灾害单灾种和综合风险评估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编制‘北京市韧性城市专项规划’,明确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应急体系建设、社会韧性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同时,抓紧谋划制定《北京市2024年推进韧性城市建设重点工作方案》,从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升城市生命线韧性、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分级分类明确年度重点项目,持续提升首都城市韧性。”该负责人表示。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