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12月29日,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即“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获悉,近期,该局与北京市财政局两部门已正式启动北京地区医疗电子票据理赔试点工作,指导医疗机构和保险机构进行系统改造,优化业务流程。


据介绍,财政电子票据是单位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电子原始凭证,与纸质票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023年下半年开始,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与北京市财政局合力深化首都财政电子票据应用,探索将北京金融综合服务网与北京市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为医疗数据与保险数据的高效交互搭好通道,同时通过运用区块链先进技术,将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从开票、冲红、入账反馈到数据流转全程记录在链,实现操作有痕迹、过程可跟踪、结果可追溯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监管新模式,为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应用于商业保险报销环节提供有力保障。


试点以来,患者就医时,无需再排队等待打印纸质票据,节省在医院驻留时间;理赔时,无需邮寄或者现场提供医疗收费纸质票据,仅需将医疗收费电子票据通过互联网渠道提交给保险机构即可作为报销凭证,大幅度减少理赔花费的时间成本、提升获取赔款的速度。


从当前的试点情况看,投保人使用电子医疗票据理赔,从就医到理赔款到账最快仅用6个小时,较传统理赔流程2—3天的用时大幅缩短。


截至目前,北京市的天坛医院、友谊医院等22家市级三甲医院,北京潞河医院、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等16家区级医院以及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正式启用财政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对于确需纸质票据的患者,可提供电子票据打印服务);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平安财险北京分公司、中国人寿北京市分公司等6家试点保险机构已完成系统开发上线,实现医疗电子票据核验、查询、锁定、入账等全流程应用。


据悉,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与北京市财政局两部门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财政电子票据试点医院和试点保险公司范围,持续提升医疗保险理赔服务水平,通过政府部门、金融监管和保险行业同向发力,提升首都群众公共服务、医疗服务、金融服务获得感、便利度。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