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什刹海冰场正式营业。上冰的什刹海是不少市民冬季玩乐的最佳地点之一。不过,数日前,一小男孩在什刹海冰场外区域落水的消息,也提高了人们对于“玩冰”的警惕。

 

冰层厚薄受到时间、温度、水流路径等多因素影响,即便同一片水域,厚度也大相径庭。

 

昨日,新京报记者探访了什刹海冰场,听测冰师介绍冰下的“门道”。

 

1月4日,北京什刹海冰场,结伴前来的游客在冰面上玩起了“拉火车”。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凿冰测厚 冰场里的测冰师

 

1月4日晚,不到7点,天已全黑,什刹海冰场的娱乐设施点亮灯光,站在地安门西大街上便能一眼看到。当前北京的气温已在零摄氏度以下,寒风侵袭,但仍有不少市民来到冰上游玩。

 

往湖心岛的方向看去,有不少冰上自行车码放在那里,游客在冰上往来穿梭。

 

冰场经理姜善尊和单师傅穿着厚长的羽绒服,一人手中拎着一个长条状的工具,避开热闹的区域往里走。在东南码头的一角,两人停了下来,开始在冰面上打洞。

 

1月4日,北京什刹海冰场,单师傅紧握“冰钎子”,向厚厚的冰面凿去。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这是每天的例行测冰工作。单师傅介绍,水面结冰之后,厚度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时间、温度都会带来影响。按照惯例,每天,冰场测冰师会分别在早、中、晚三个时间节点,每次至少选取3个冰层较薄部位的点位进行测量,记录冰层是否达标。

 

单师傅紧握一根近一人身高长度的“冰钎子”,向厚厚的冰面凿去,碎冰在硬物的敲击下飞溅出来。百余下后,冰层被凿破,流动的水从“泉眼”处淌了出来。

 

1月4日,北京什刹海冰场,单师傅拨开凿出的碎冰,查看冰洞大小。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姜善尊走近,将手中的游标卡尺探入“泉眼”中,测得冰层的厚度为24厘米左右。

 

记下数据后,两人将一旁堆积的碎冰填回眼中踩实,结束了这个点位的测量工作。

 

1月4日,北京什刹海冰场,姜善尊(右)将手中的游标卡尺探入冰洞中,检测冰层厚度。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据了解,什刹海冰场今年对外开放16万平方米的区域,每天有4位测冰师在岗。

 

姜善尊告诉新京报记者,冰层要达到15厘米厚,才算符合营业标准。这个冬天,北京经历了突然降温,在去年12月27日左右,冰层就达标了,比往年更早。营业的这几天,测得冰层最薄处的数据也在19.5厘米左右。

 

1月4日,北京什刹海冰场,姜善尊测得冰层的厚度为24厘米左右。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小男孩落水背后:普通人难辨的冰下危险

 

2023年12月31日,一名小男孩在什刹海景区的冰面落水,被市民救起。据媒体报道,男孩落水的地点在什刹海冰场区域之外,位于银锭桥附近。

 

同在一片水域,冰层的厚度存在很大区别吗?

 

姜善尊介绍,什刹海是活水,水流的路径直接影响着冰层厚度。

 

从地图上看,什刹海从西北到东南,整个是斜卧的J字形水域,水从西山一路向东,流入西海、后海、前海、北海。后海西北端的进水口是一个薄冰处,可以看到活水;从后海到前海之间的银锭桥附近,水道最窄,水流变得湍急,冰面也变得难以冻住;出了银锭桥,水流受到向西弯折的河岸限制,沿着岸边流动,形成了冰层相对较薄的区域;此外,水流出的位置,冰层也较薄。

 

1月4日,北京什刹海冰场,娱乐设施点亮灯光,不少游客在冰场上游玩。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基于这些特点,冰场选择的是水域中冰层较厚的部位,而测冰则选择的是冰场中冰层较薄的点位。

 

姜善尊在冰场工作了十多年,对于冰的“习性”非常熟悉,通过冰下的气泡、植物的状态、冰层的声音等,他就能大致判断冰层厚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靠感官判断,有时眼见着冰很牢固,踩上去才知道冰层脆薄,这样就很危险。

 

姜善尊介绍,小男孩落水事件发生后,冰场将营业范围继续进行了收窄,增加了护栏和救生设施。对普通市民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在护栏外的区域活动,无论冰面看起来有多厚。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陈静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