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1月6日,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昌平未来科学城举办。会上,昌平区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筹建北京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为北京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原动力。


1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介绍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规划研究和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筹建情况。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在合成生物制造的创新研发、转型需求、政策先行上三重优势叠加,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将以产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切实强化创新转化、资源统筹、区域联动和示范先行,促进北京合成生物制造的创新资源集聚力、科技成果影响力、新兴产业引领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


去年底,昌平区政府发布《昌平区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创新孵化、产业集群、项目落地、推广应用等各个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促进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重要平台和重磅人才加速落地、集聚发展。据了解,昌平区自规划布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以来,便统筹全区资源着手制定专项配套政策。此次专项政策的发布,将与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规划和行动方案一起形成强有力的“组合拳”,共同开启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此外,昌平区还编制发布了《昌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围绕北京“高精尖”产业方向和昌平区域产业定位,重点布局生物医药及美丽经济、农业及食品、环保、能源、新材料“五大领域”,聚焦研发转化、高端制造、企业总部“三大环节”,努力打造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样板间”。


会上,昌平区围绕创新驱动、金融赋能、生态搭建等方面签署系列合作协议。昌平区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依托驻昌高校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引领优势,筹建北京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为北京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原动力。未来科学城集团与首发展集团签署产业基金协议,双方将合作设立科创基金,首期规模3亿元,重点投向生物制造、未来能源材料、未来健康等领域,为北京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昌发展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签署合作协议,将联合华熙生物、巨子生物、创健医疗等头部企业共同搭建胶原蛋白生物制造科创平台,通过科技服务、专业活动、人才培养等方式,构建“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的创新生态。


那么,什么是合成生物制造?未来科学城管委会(生命园管委会)医药健康产业处处长靳浥告诉记者,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当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就产生了合成生物制造。“它与传统制造的区别在于,过去的传统制造大量以化石能源和化学原料为主,往往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也是不可持续的,而不可持续终将要被替代。”


靳浥介绍,近几年来,全球各个国家都在着力把生物学应用于产业,这意味着未来也将有大量化工产品将被生物制造所替代。而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的筹建,也是北京先一步对未来产业的布局。


当日,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在会上正式揭牌启动建设。筹建中的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落位昌平未来科学城,重点布局生物催化剂设计、生物制造原料开发、生物制造过程强化、生物制造产品工程等四大分中心,将围绕生物制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开展全流程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引领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筑牢基础。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