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记者从水利部获悉,1月18日10时,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首次达到61米正常蓄水位,标志着该重点工程的防洪、航运、发电、补水压咸、灌溉等综合效益将全面发挥,并为枯水期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备足了水源。


大藤峡水利枢纽。水利部供图


大藤峡工程是国家水网重要骨干工程,也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并致力于实现六个方面的目标: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重要结点、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的重要屏障、珠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中枢、区域电力安全的重要支撑、地方乡村振兴的重要水源。

2023年,西江来水持续偏枯,大藤峡工程坝址处年径流量较多年均值偏枯近六成,为1936年有水文数据统计以来最枯的一年,叠加流域生态、通航、发电等用水需求,实现水库蓄水至61米正常蓄水位的目标面临严峻考验。


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的统一调度下,大藤峡工程成功应对防洪度汛、补水压咸、保通航、保发电等多目标调度的挑战,在确保枢纽、库区和下游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成功将水库蓄至61米正常蓄水位。


大藤峡公司总工程师黄俊介绍,61米是大藤峡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也是保障工程综合效益全面发挥的必要条件。随着水库蓄至61米正常蓄水位,可调节库容达15亿立方米,为枯水期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备足了水源,确保包括澳门、珠海、中山等重点城市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人民群众在春节期间喝上放心水;库区渠化航道超300公里,3000吨级的船舶可畅达柳州、来宾等,西江黄金水道效益充分发挥;机组发电效率进一步提升,发电量增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清洁能源。


记者了解到,正常蓄水位目标实现后,大藤峡工程将进行高水位下船闸原型调试和水力学观测、主坝和副坝安全监测等一系列科研和试验工作,检验枢纽大坝、电站机组、船闸、库岸等在设计高水位运行条件下的工况,为完工验收和竣工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