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戴轩)1月20日晚,北京两会上,“一府两院”有关部门现场接受代表、委员的询问、咨询。在北京市卫健委的“摊位”前,不少人大代表带着问题前来。记者注意到,相当一部分代表来自医疗领域,有医保局人员、医院管理者,也有不少代表来自教育、社工等其他专业领域。


在诸多询问中,不少代表聚焦于儿童群体。市人大代表赵星就儿童心理健康与孤独症儿童康复发起询问。她介绍,自己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孩子由于原生家庭、家长的病耻感等问题,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甚至发生恶性事件,是否应考虑建立包含心理测评的健康档案,且进行全周期的心理保健干预,将孕妇、新生儿纳入其中;对于孤独症患儿,目前的残疾保障补助只覆盖到16周岁,这之后家庭要承担沉重的康复费用,是否能纳入医保。

 

“我们也非常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儿科医师少,专注于儿科心理服务的医师更少,我们要将这部分纳入儿科建设方案中;孕产期抑郁方面,我们今年会进行研究,做一些工作尝试。”北京市卫健委疾控处处长黄若刚回答。

 

市人大代表向莉是北京儿童医院的一名临床医生,她关注到基层儿科建设问题。“基层想提升儿科的动力非常强,有的会提出需求,如果开设儿科门诊,希望有儿科专家定期出诊,但我们担心这仍旧是利用专家的影响力,如何不光‘输血’而是帮助基层‘造血’,还需要更多的质量控制。”她提及,儿科就诊会出现季节性高峰与低谷,平日一般能满足诊疗需求,到了高峰就会出现供求矛盾,因此基层的能力提升十分重要。

 

“代表们会找到具体负责的处室同志们了解情况,我已经接受了十来个代表询问,问题很广泛,譬如信息化建设、分级诊疗、异地执业、护理、健康教育网站等。”北京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昂告诉记者,前来询问的以医生居多,但也有来自教育等其他专业背景的代表,“可见大家都非常关注卫生健康。”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