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把“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列为全年重点民生工作之一,并首次明确提出要“着重解决”新市民与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如何理解报告里的新提法与新措辞?结合报告内容,新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秀池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北京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着重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万套。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赵秀池称,此前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今年是近几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着重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


“针对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问题,尤其是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应该采取保障房与商品房双轮驱动、双轨运行的举措。如果新市民、青年人等刚性住房需求能够满足保障房条件,可以申请保障房;不能满足保障房条件的,可以通过购租新房或二手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赵秀池说。


赵秀池介绍,北京市的住房保障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配租型保障房包括公租房、公共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房为共有产权住房或者新型配售型保障房。“保障房保障的一部分是中低收入保障对象,一部分是青年教师、医生等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人才。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房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也有望通过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房来解决。”


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

 

相较于此前的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此,赵秀池称,“平稳发展旨在保持大局稳定,不发生重大风险,而健康发展旨在促进楼市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她提到,去年北京市出台的“认房不认贷”、调整普通住房标准、降低首付款比例等政策,释放了一部分刚性住房与改善性住房需求,尤其对于因过严政策限制不能入市的家庭而言是一大利好,新政叠加既降低了购房门槛,也降低了购房成本和负担。


对于今年或未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她表示,应让房地产调控政策适应供求关系,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使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未来需要加大住房租赁及监管平台建设

 

“房屋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就是租赁市场监管的难点。主要体现在:租赁住房供应比较分散,大多分散在个人手里;机构租赁占比较低;租赁关系不稳定;由于租赁住房收益率较低,机构租赁经营举步维艰,可持续经营难度较大;缺乏统一的政府租赁及其监管平台;老破小租赁住房体验较差;住房出租数量、结构与需求不一致;有不少没有产权的住房处于监管真空。”赵秀池表示,未来需要加大住房租赁及监管平台建设,处理好个人租赁与机构租赁、存量租赁房屋与增量租赁房屋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税费减免与补贴政策,一视同仁支持个人与机构租赁市场发展,通过信用体系建设、租赁行业协会等促进租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赵秀池表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房地产业不仅提供住宅,还提供工业、商业、办公等产业支撑,教育、医疗、公园等配套服务,因此,房地产作为城镇化服务商,既要根据城市人口需要提供相应多元化地产,处理好“人地房”对应关系,又要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均衡,处理好存量改造与增量开发的关系、租赁类与产权类房屋的关系、房地产与金融等关系,还要以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为抓手,促进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