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1月20日至24日召开。


会议期间,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界别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告诉记者,他今年带来了七份提案,包括“关于北京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成立北京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建议”“关于加大共商共建共治力度,提升北京营商环境的建议”等等。


建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众多高等学府、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北京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李志起认为。


在李志起看来,北京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目前尚存在的问题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协同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创新生态体系有待完善。”


因此,李志起建议:“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建立紧密的产学研联盟,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同时,加大对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科研人员更加关注市场需求。”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李志起建议:“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交易平台,提高科技成果的商业化成功率。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李志起建议:“制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导向,鼓励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同时,注重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


“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李志起建议:“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创新成本。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最后,李志起建议:“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的建设,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支持北京市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


建议加大共商共建共治力度,提升北京营商环境


“近年来,北京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北京营商环境,需要加大共商共建共治力度,推动政府、社会、媒体、公众及智库机构等多方参与、共同推进。”李志起告诉记者。


为了加大共商共建共治力度,提升北京营商环境,李志起建议:“推动政府角色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鼓励社会参与,形成多元化治理格局;发挥媒体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扩大公众参与,增强治理民主性;加强智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李志起表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政府加大对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其积极参与营商环境治理。同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进行监督评价,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氛围。”


“公众是营商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其意见和建议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政府拓宽公众参与渠道,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将公众需求纳入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同时,建立健全公众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增强治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李志起说。


建议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北京正在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城市,也是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人才、技术、产业最密集的地区。在此背景下,李志起认为:“北京应充分发挥应用场景优势,夯实算力基础能力,补齐数据短板,加速发展开源社区,快速实现人才结构的调整,加速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因此,李志起建议:“基于云计算,构建服务通用AI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坚持自主研发,发挥科技平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千行百业拥抱大模型,繁荣产业生态;坚持人才赋能,培养大模型领域新型人才。”


李志起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我国自主科技研发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要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型科技企业是此轮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竞争的核心主体。建议鼓励相关企业建设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与研究机构、高校等合作形成联合创新主体,加速技术产品转化;通过补贴、税收奖励政策,支持企业投入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通过设立试点项目和示范场景,支持科技平台企业尽快研发上线类ChatGPT产品或服务;吸纳大平台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大平台建设AI共性技术平台。”


“高素质创新人才能够更好地与高度自动化、高智能化的机器体系协同工作,以推动生产力的提升。只有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密集度,才能为科技创新、产业变革、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在传统产业发展中的融合与应用,加速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建议利用人工智能开源社区为载体,结合培训机构、学校教育、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培养人工智能新一代技术从业者,推动大模型在千行百业深度应用。”李志起表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徐超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