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看的都是绘画展、雕塑展,这种类型的展还是第一次看,特别有意思。”1月21日,30余名新京报小记者来到798CUBE参观《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科技艺术展,在融入了人文社会思考的机器人、机械装置作品中,感受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此次走进798观展是第二十一届新京报小记者活动之一。记者了解到,新京报小记者媒介素养实践活动创立于2013年,通过丰富、优质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创新力、表达力。


小记者们参观科技艺术作品《模仿游戏》。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摄

当科技融入艺术,小记者们参观机器人艺术展

“这是一个婴儿形态的机器人。父母在教孩子时要言传身教,因为孩子会模仿父母的做法。其实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也是这样的。这件机器人可以识别并记录观众的肢体动作,通过算法驱动电机进行学习和模仿。所以人类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机器人也会学习模仿人类的行为。”在一件名为《模仿游戏》的机器人艺术作品前,解说员对同学们说道。独特的角度融入了对于社会的观察,用机器人的形态进行艺术性的表达,引发了小记者们的思考。

记者了解到,《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科技艺术展于1月13日在798 CUBE拉开帷幕。展览由张海涛策划,以人工智能为楔,系统性地为观众呈现34位(组)艺术家的42件作品,探讨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机器与人类之间的共生关系。

不同于大多数的艺术、文化展览,在这个展览中,小记者们穿梭在放置着机器人、机械装置的展厅中,感受着多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家们独特的思考与表达。


小记者们参观科技艺术作品《意义》。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讲解员除了为小记者们讲解每件展品的设计外,也会引导他们思考科技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科技未来的发展之路。如作品《意义》展现了数根横放的木头上,分布着由锤子和弹簧钉组成的机械装置,被编程了的锤子无休止地敲击着弹簧钉,钉子都无法钉入木头。“我们看到这些木头上布满了数据扫描点,那是科技进入自然的接口,这件作品其实就想表达科技发展对于自然的破坏。”讲解员对小记者们讲道。

“但是这些钉子为什么都没有被敲进去呢?”面对小记者们的提问,讲解员早有准备:“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通过这种反复无果的过程,来表达科技在自然面前的无力和徒劳。这也是作者传达的他对于自然和科技之间关系的思考。”


小记者们参观科技艺术作品《心术》并进行互动。马然 摄

现场许多作品还能与观众进行互动。在作品《心术》中,一件感应装置连接着一个巨大的机械心脏,当小记者把手放到感应装置上时,装置通过感应心跳的频率,同步控制机械心脏进行放大了数倍的跳动;作品《轻抚你的脸》是一个状似希腊神话中神祗的机器人,当小记者把手放在机器人脸上的时候,机器人就会发出震动,以此来表现作者对于神、人、机器人三者关系的思考。

“我觉得这个展览挺有意思的,我对其中关于‘机器人与神’的作品印象深刻,这个作品把机器人做成了神的样子,来讨论机器人能不能成为比人类更加高级的存在。我本来觉得机器人是被人创造出来的附属品,但是这个作品却把机器人变成了人类的信仰,我觉得很有意思,以前没这么思考过。”来自北京景山学校的小记者廉沁蓝表示,在看完展览后,对于机器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多新的思考。

小记者踊跃提问,探究科技艺术展的魅力所在

在展览结束后,小记者们结合参观中的所见所学所想,对讲解员展开了“提问攻势”。


小记者们争相提问采访。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为什么要办关于机器人艺术的展览呢?”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的肖诗涵第一个问道。“我们办这个展览的初心就是要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我们有很多的艺术作品,通过科技的手段去表达艺术家对于我们现在生活的预警。我们正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人类对科技的依赖程度非常高。那么未来科技力量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其实是需要思考的。”讲解员解释道。

“办这个展览有什么作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校区小学部的孙一悰接着问道。“艺术除了好看之外,也会有警示意义。所以讨论一个艺术展不能完全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也要关注每一件作品如何用艺术的方式去表达。”讲解员说道。

“为什么要以机器人为主题办这个展览?”“机器人没有道德和情感,如果机器人脱离了人类的控制会怎么样?”“发展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董梦嬛、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的路子琪和其他小记者们也争先恐后地提问,讲解员们一一细致解答。


新京报小记者参观用机械臂和黑色墨水表达阿尔茨海默症的艺术作品。新京报记者徐彦琳 摄

“孩子们平时去的更多的是科技馆,主要以传达科技知识为主。而我们的定位是科技与艺术的跨学科,这在国内还是比较超前的。”798CUBE品牌部总监马诺告诉记者,“艺术更偏向人文性,而科技则更偏重于知识性。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能将两者融合。2023年是人工智能爆发之年,我们也希望踏着时代的脚步,给更多人带来关于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对于孩子们来讲,他们去科技馆可以学到科学知识。但是我们的科技艺术展,可能孩子们在刚参观完时是懵懵懂懂的,他们第一次了解到科技原来跟自己的生活、跟社会有这样的关系。比如今天有一个作品是用科技手段来表现阿尔茨海默症,这些人文的力量和艺术的表达,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同时也让孩子们能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对亲情、对人有更多思考。”马诺表示。


1月20日,北京中小学已开启寒假,不少家长也打算趁着假期带孩子去看展。对此,798CUBE运营部总监崔美花认为,多看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首先要挑比较好的美术馆,选择跟孩子的兴趣有关的展览内容,可以去看一些比较有分量的展览。”


新京报记者 徐彦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