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阎侠)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于1月20日至24日召开。会议期间,记者了解到,经济界别政协委员,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文仲今年带来了多份提案,其中一份是关于推动首都碳金融市场创新的提案。


范文仲表示:“碳排放权的现货和期货及衍生品交易作为促进碳达峰任务顺利完成的手段,能够有效推动重点排放企业主动降低耗能和碳排放,并将节约出来的排放配额转化成碳资产,在市场上售卖以获取收益。目前,全国碳市场主要为现货交易,而各个试点碳市场除现货交易外,已经开始尝试衍生类碳金融产品。例如,上海碳市场有碳配额远期、碳基金;北京碳市场有碳配额场外掉期、碳配额质押。然而,碳市场中的金融活动仍存在市场参与程度较低、交易不够活跃、碳价波动较大等方面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


因此,范文仲说:“建议北京市属金融企业进一步创新建设碳金融市场,积极研究与碳排放权挂钩的各种金融产品和碳金融交易机制,使全国碳市场价格更加充分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不断完善价格发现机制,在碳现货与金融服务的发展中逐步凸显碳交易的规模效应,积极发挥首善之都的先行示范作用,切实肩负起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具体来看,范文仲建议:“参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推动直接融资。推动市属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市场,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特别是参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绿色债券发行。2023年前11个月,Wind口径下各类绿色债券发行金额已超过1万亿元,发行主体结构呈现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地方政府‘三足鼎立’之势,占比近九成。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在钢铁、房地产、建筑等节能减排领域,民企经营规模占大部分,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提供担保措施等方式,推动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到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中来。”


“通过碳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推动间接融资。” 范文仲建议:“国内的碳排放交易所已尝试推出了碳金融产品,主要包括质押贷款、借碳交易、碳回购交易。基于这些碳金融交易,碳排放权证券化的主要可行路径包括质押贷款型和现货交易型两类:一是通过碳排放权质押的方式形成合同债权,以合同债权作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二是企业通过碳交易所等渠道将碳排放权转让给购买方,可通过延期支付或分期支付方式形成应收账款,以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


“发行碳基金提升碳资产交易活跃度。” 范文仲建议:“碳基金是以碳交易作为主要获利来源的基金,对碳资产进行投资。投资方向包括环保项目中的碳相关业务,关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产业化项目,用于企业节能减排设施设备的建设配置,如养殖场的沼气设施建设,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投入。后续随着碳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的推出,可进一步参与到相关品种的交易,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探索建立碳金融与大数据服务平台。” 范文仲建议:“在现有的碳金融服务手段基础上,通过引入碳排放核查机构、环境咨询评价机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征信机构等,发挥北京市金融公共数据专区的优势,探索建立一体化的碳金融大数据平台,通过公共数据共享应用,为企业提供银行信贷、资本对接、融资担保、绿色认定、政策申报等金融服务,提升碳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编辑 王琳琳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