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洋)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要持续深化“双减”工作,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完善“空中课堂”全学段、全学科数字课程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教师姚芸带来了学校经验。她表示,作为西城区的试点,该校已经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智能系统、大数据技术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但也大大促进了教学效率,建议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专业素养,提高课堂上的灵活性。


姚芸介绍,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作为西城区政府重点打造的“小而精”特色学校,借助“小而精”的发展契机,以建设“互联网+智慧校园”生态系统为目标,用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管理、师生发展,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师素养专业化、学生发展多元化,为师生减负增效。举例来讲,最初,该校期中、期末、月考等大考实现了网上的阅卷,通过大数据能够准确收集学生的答题数据,便于老师准确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及试卷的难易程度。近年来,智能硬件也进入到了课堂中,该校初中学生人手一支“智慧笔”,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场景使用,开展“课堂+作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公开资料显示,西城区2022年启动了“数智学习”项目,西城区为大多数学校配备了软硬件设备,简单来说:软件就是全区统一的“数智学习”平台,师生可以使用专属的账号密码登录使用。硬件就是“智慧笔”,依托平台,老师们可以进行高质量作业设计,通过课堂互动的及时反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最终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

让姚芸印象深刻的是,她在一次初中数学公开课上,发现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智慧笔”回答老师刚讲完的知识点,答案便即时上传到了老师端,她可以迅速反应哪些孩子没懂,哪些孩子答题速度较慢,然后可以即时针对问题进一步讲解,强化某些知识点,精准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采访中,姚芸也打开了自己的手机为记者展示“数智学习”平台,作为语文教师,她举例,智能阅卷系统不仅帮助老师完成基础阅卷,提高了效率,还可以让老师直接用手机选出写得不错的作文,同步到课堂上进行范文展示或精讲。

作为人大代表,姚芸认为,数智系统赋能教学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考查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考查了应变能力,“在课堂上要做出充足的准备和预判,以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姚芸表示,当下,也要让教师看到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自己教学的帮助,当其发现真的很便利了,“尝到甜头了”,就会继续利用好这些不断创新、迭代的教学工具。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