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释放出北京发展商业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烈信号。


北京初步形成“南箭北星”产业格局


北京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航天领域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国内领先,聚集了全国主要的核心研发单位,研发设施齐全、创新人才集聚,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民营商业航天创新产业集群,培育出银河航天、蓝箭航天、星河动力等一批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


“2023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榜单中,北京企业有51家,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经开区、海淀区、丰台区、大兴区等均将商业航天作为重点产业布局方向,初步形成了“南箭北星”的产业格局。


2028年,北京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


《行动方案》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明确提出到2028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引进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建成2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和若干特色产业园,不断壮大北京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


同时提出,争取再用5年时间,将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引导北京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重大工程


《行动方案》从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示范应用、政策先行先试以及创新生态营造等多个维度提出了23条重点任务。


积极引导北京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重大工程、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空间站工程应用任务、空间科学卫星等,探索地月空间和深空资源开发新模式。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合作,服务“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和“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参与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深度参与外空全球治理,为我国和平探索和利用太空贡献重要力量。


依托北京丰富的航天创新资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加快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同时围绕企业发展共性需求,搭建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推动重大科研设施设备开放共享,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打造人才发展高地,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有力支撑形成“南箭北星、两核多园、津冀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行动方案》充分发挥中关村政策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积极配合相关国家部门完善商业航天政策法规和监管制度,在频轨资源申报协调和登记、空间数据共享和使用、民用航天发射许可等方面,引导商业航天企业参与国家航天法治建设,积极推动相关创新政策率先在京开展试点。同时与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等相结合,不断完善卫星数据应用相关政策。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