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将针对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重点群体就业质量、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治理等13个问题,开展专项治理。1月24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发布会举行,北京市政府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舫就围绕“每月一题”主动治理的重点内容介绍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安排。


北京市政府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舫。 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


2023年“接诉即办”满意率达到95.2%


孙舫介绍,“接诉即办”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2023年“12345”市民热线共受理市民反映2143.8万件,响应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解决率达到94.3%,满意率达到95.2%。在坚持“有一办一”的同时,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自2021年以来,每年基于对上一年度群众诉求的大数据分析,从中选取市民普遍反映突出、基层解决有难度、需要市级层面出台改革创新举措统筹解决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纳入“每月一题”开展专项治理。


孙舫介绍2023年工作情况时表示,在15家市级主责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每月一题”18个问题完成454项任务,出台123项政策,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第三方问卷调查显示,18个问题的公众满意度为92.54%,治理成效获得群众广泛认可。


在加强民生保障方面,推进老楼加装电梯、促进困难人员就业保障、帮扶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现工作日提供延时服务,周末正常开诊,汇集949万余人次。


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孙舫介绍,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自助备案“即时办理、即时生效”;推出养犬业务“掌上办”,方便市民在线办理业务。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完成60处自建设施供水住宅小区水源置换,惠及近10万市民。完成农村街坊路建设311平方米;新开、调整常规公交线路144条,新开通定制公交线路300余条。在消除风险隐患方面,加大消防疏散通道不畅问题检查执法力度,打通“生命通道”。组织换装更新80万块智能电表,消除老旧小区供电风险隐患300余项。此外,在解决基层问题、提升供热系统运行保障能力、养老等方面均做了很多工作。


2024年“每月一题”将专项治理13个问题


孙舫介绍了2024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安排。她表示,通过对2023年度市民诉求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聚焦高频、延续治理、攻坚克难和统筹兼顾的原则,选取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小区周边公共停车资源有偿错时共享,校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重点群体就业质量,公园管理服务优化,文明养犬,餐饮油烟治理,旅行社管理,快递末端网点投递服务质量,居民住宅老旧电梯安全监管,物业服务规范管理,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治理,医疗秩序管理共13个问题,纳入2024年“每月一题”开展专项治理。


孙舫表示,未来将明确各区要在市级“每月一题”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形成本区“每月一题”工作方案。鼓励基层围绕问题解决深化主动治理。积极探索更多小切口改革举措,进而推动成为市级政策,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记者提问环节,针对记者提到的“每月一题”工作机制的问题,孙舫表示,“每月一题”有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诉求驱动、坚持标本兼治三个特点。其中,“每月一题”专项治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市委接诉即办专题会每月听取相关问题解决进展情况汇报,分管市领导加强专题调度。各市级主责部门切实发挥党委(党组)统筹谋划、调度指挥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孙舫介绍,“每月一题”来自12345热线的数千万条民生数据,是基于群众诉求选出来的,以群众诉求为牵引明确政府部门的重点工作,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实现群众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每月一题’选取问题源于‘已诉’,但更关注‘未诉’。”孙舫介绍,各单位在工作推进中注重标本兼治,从诉求大数据分析中发现问题堵点、痛点,深挖群众诉求产生的根源,研究出台政策措施,用改革的思路从根本上破解难题。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