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即“国新办”)举行的“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就推送给金融机构房企融资“白名单”的基本标准、大型银行向地方中小银行输送核心客户及风控系统等市场关注的问题,以及“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等今后的工作重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即“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以及金融监管总局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负责人尹江鳌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并做以解释。


“入围”房企融资“白名单”的这些标准需满足


众所周知,房地产产业因链条长、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也息息相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


关于房企融资,金融监管总局有哪些工作安排?


肖远企首先表态,金融监管总局对此也非常重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从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综合施策,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例如)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金融16条’等支持措施”,肖远企在举例的同时,指出这些举措“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据他介绍,目前银行对房地产融资主要有两大渠道:一是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按揭贷款),二是银行投资房地产企业债券。


对于前者,据肖远企透露,截至目前,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分别是12.3万亿元和38.3万亿元,“2023年这一年就分别发放了开发贷款3万亿元,住房按揭贷款6.4万亿元,这两项加起来将近10万亿元,这个量还是非常大的。”


对于后者,同样来自他的介绍,“2023年末银行购买房企债券余额4275亿元,银行投资房地产企业发行的债券金额也是比较大的,2023年比2022年增长了15%。”


此外,银行在2023年还向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并购贷款、存量展期贷款,“这两项加起来超过1万亿元。”肖远企表示。


同时,肖远企也就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将要重点开展的“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指导金融机构落实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要求”“继续做好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服务”等主要工作,进行了介绍。


其中“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最值得关注。事实上,这一“动作”也被业界解读为——房企融资“白名单”已进入金融机构的实操阶段,其入围标准也成为业内热议。


从金融机构当前相关工作总体进展计划看,肖远企表示,下一步将在城市政府牵头协调机制下,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


“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评估协调机制推送的支持对象,对正常开发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来源有保障的项目,要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贷款等方式予以更大力度的支持。”他解释道。


据悉,近期金融监管总局还将召开相关工作部署会,要求银行尽快行动起来,在城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下,与住建部门一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大行将被要求向地方中小行输送核心客户及风控系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要求要“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在处置相关风险隐患方面又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据肖远企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中小银行3912家,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几类中小银行机构,总资产110万亿元,在银行业整体总资产里面,中小银行机构的比例仅为28%。


“从全国范围看,当前中小银行经营稳健,资产质量都保持稳定,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资产质量总体上都处于比较好的水平,这些经营和监管指标均处于合理健康水平。”


同时,肖远企指出,也有少部分中小银行在前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一些风险,个别中小银行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但个别风险较高的中小银行,从全国来看,它的数量和资产总额以及不良资产总额,无论是占整个银行业的比例,还是占中小银行体系的比例都是非常低的。”他补充道。


整体而言,当前在处置中小银行相关风险隐患方面,金融监管总局主要做法是,多措并举,稳妥有序化解和处置存量风险,同时严控增量风险,“其中有相当部分这种银行的风险已经大幅收敛,而且实现了可持续经营,改革化险成效正在显现。”肖远企说道。


下一步,肖远企表示,金融监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合力做好中小银行的改革和风险防控,不断提升中小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重点将从“强化公司治理”“加强对高管班子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分类施策深化改革”“督促聚焦主责主业”等方面发力。


其中关于“加强对高管班子和人才队伍的建设”,肖远企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配合地方党委政府,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三个过硬”的标准,选配选优地方中小银行的高管和关键岗位的重要人员。


“我们也采取一些措施,要求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一些头部中小银行,向其他地方中小银行输送人才、输送技术,包括核心客户系统,也包括风控系统,这方面工作已经在做起来了,目前看来效果非常明显。比如,招商银行在风控、人才、信息系统方面,对辽沈银行支持效果非常明显。”他就此举例道。


科创金融、养老金融,接下来如何“落子”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1月2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刚刚被公示担任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的李明肖与统计与风险监测司负责人刘志清,分别从各自的领域介绍了科创金融、绿色金融与数字金融相关进展。此外,同样来自金融监管总局的普惠金融司司长郭武平与尹江鳌,也分别从普惠金融、养老金融角度,介绍了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其中关于科创金融,13天前,即1月12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引导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同时“根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需求,针对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并“努力提升科技型企业‘首贷率’”。


截至2023年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其中,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均已超过四成。


据李明肖透露,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完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会同有关部门稳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养老问题人人都会面对,而养老金融也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


据悉,在引导养老保险机构聚焦主业转型发展,服务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当前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中关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据尹江鳌介绍,当前我国养老理财产品是采用符合养老需求的资产配置策略,实现投资者养老资金长期稳健增值的理财产品。“自2021年9月试点至今,11家理财公司在10个试点城市发行了51个产品,认购投资者约47万,规模超过1000亿元。”


而关于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常态化经营,尹江鳌表示,该产品属于投保简便、灵活交费、收益稳健,锁定到60岁后年金化领取的普惠型养老保险。“这个试点是2021年6月开始的,2023年10月将其转为常态化经营。截至去年末,保单件数约74万件,累积养老准备金规模超过106亿元。”


此外,当前金融监管总局也在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公司的专业化发展。“大家知道,2023年11月,(我们)印发《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养老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强化风险防控等(都)提出明确要求。”尹江鳌介绍道。


据悉,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围绕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和落实银发经济有关政策意见,推动保险机构发挥保险保障优势,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以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为抓手,积极满足新产业、新业态人员养老保障需求。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供给,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特点,研究完善相关业务监管规则。及时总结经验,持续推进商业养老金融试点。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公司转型发展,引导推动公司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参与和服务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徐超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