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举行的一场四方谈判,可能会给陷入人道主义危机的加沙地带带来停火的希望。

 

据央视新闻报道,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萨尼当地时间1月29日在美国华盛顿接受采访时表示,卡塔尔、以色列、美国和埃及四方在巴黎的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四方就在加沙地带分阶段停战达成了框架性协议。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卡塔尔、埃及以及美国一直从中斡旋谈判,试图促成以哈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穆罕默德表示,他们希望将这一提议转达给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并让他们积极、建设性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眼下谈判比几周前的情况要好得多”。

 

“至少为前进道路奠定了基础”

 

上个周末,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领导人、埃及情报部门负责人以及卡塔尔首相在巴黎见面,试图就达成新一轮以哈停火协议取得进展。

 

从会后各方的表态来看,巴黎谈判似乎颇有成效。穆罕默德称谈判取得重大进展,达成了分阶段停战的框架性协议。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表态也十分积极,“非常重要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已经完成,未来确实有希望继续取得进展。”

 

根据穆罕默德的介绍,在巴黎达成的框架性协议是基于过去以色列和哈马斯各自的提议,他们试图将双方的意见融合起来。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萨尼。图/IC photo

 

关于这份框架性协议的内容,不同媒体报道的细节略有不同。两名美国高级官员匿名对美联社表示,尚未完全敲定的框架性协议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将停战30天,哈马斯将释放其扣押的妇女、老年人和伤员,以换取释放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中的巴勒斯坦“安全囚犯”。

 

与此同时,以哈将在这30天内制定第二个停火阶段的细节。第二个阶段也将持续30天,届时释放被哈马斯扣押的男性人质和士兵,以换取释放更多的被关押在以色列监狱中的巴勒斯坦“安全囚犯”。这份即将达成的协议还要求以色列允许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地带。

 

尽管这份正在拟定中的协议可能不会就此结束战争,但美国官员希望,这样的协议可以为持久解决冲突奠定基础。

 

另据英国《卫报》当地时间1月29日报道,这份框架性协议的基础是停火45天,并释放35名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和多达4000名巴勒斯坦“安全囚犯”。

 

当地时间1月29日,穆罕默德在华盛顿的一场活动上表示,这份框架性协议“至少为前进的道路奠定了基础”。他补充道,虽然还不能说这将很快使现在的情况好转,但是希望将建议转达给哈马斯,让他们积极、建设性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我们认为,在当今世界,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消息人士称协议不会很快达成

 

在巴黎谈判结束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便对此做出了回应,称这次在巴黎的讨论是“建设性的”,各方仍将在本周的其他会议上继续讨论存在的重大分歧。据以色列第12频道报道,以色列官方整体淡化了外界对此次谈判的期望。

 

以色列所说的重大分歧,指的似乎是停火问题。当地时间1月29日,哈马斯重申了自己的立场,称要释放人质,就必须保证以色列停止对加沙地带的进攻,并撤出所有部队。

 

“巴黎会议能否成功取决于以色列是否同意结束对加沙地带的全面侵略。”哈马斯高级官员萨米·阿布·祖赫里告诉路透社。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9日,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受连日低温降雨的影响,拉法临时营地大量帐篷被淹,当地人道危机持续。图/IC photo

 

一名了解谈判进程的巴勒斯坦官员匿名透露,想要让哈马斯在去年11月底的停火协议后签署一项后续协议,他们希望以色列同意结束进攻并撤出加沙地带——尽管不一定需要立即实施。该协议还需要得到卡塔尔、埃及以及美国的支持。

 

尽管内塔尼亚胡最近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将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带回家,但以色列仍然反对永久停火,并希望保留对哈马斯重新开展敌对行动的权利。

 

面对以哈在停火问题上的分歧,穆罕默德表示,在谈判路上当然会存在挑战和障碍,去年10月7日的袭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但他也敦促以色列认识到不能因为一小部分人而惩罚全体巴勒斯坦民众。

 

了解谈判的官员对《华尔街日报》透露,虽然整体巴黎谈判是积极的,但协议不会很快达成。

 

与此同时,外界因素也在干扰着停火协议的达成。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声明说,驻扎在约旦东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的美军在美东时间1月27日晚遭无人机袭击,造成3名美军士兵死亡、多人受伤。这是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驻中东地区美军遭受的最惨重袭击,也是巴以冲突不断外溢的危险信号。

 

穆罕默德担心美方采取的报复行为会对地区安全产生影响,希望看到事态得到控制,“我希望没有任何事情会破坏我们正在为(调停)做的努力,或危及这一进程。”

 

穆罕默德还对整个地区军事行动升级的危险发出警告,“局势已经沸腾,不幸的是,每个人都在边缘挣扎。”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