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静姝)1月29日,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召开“能动司法守护民生 执行攻坚温暖人心”涉民生执行案件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2023年度涉民生执行案件办理中的工作成果和亮点,并发布该院涉民生执行案件典型案例。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该案是一起合同纠纷强制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王某某拖欠某公司130万元,而这130万元,是该公司需要发给工人的工资。经过多次网络查控未发现被执行人王某某的财产线索。某日晚间,申请人向承办法官提供财产线索,称被执行人王某某正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某工地承包工程,近期会有相应的工程款进账,希望法官尽快核实线索。


接到申请人电话后,承办法官同法警连夜前往内蒙古自治区。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奔波,延庆法院干警在次日凌晨一点半左右到达目的地。因为申请人提供的线索不够精准,该院干警再次辗转75公里到达被执行人王某某所在的工地,但未发现王某某行踪。经过近一天的蹲守,被执行人王某某终于在当天晚上六点半出现。法院干警向王某某示明来意后,王某某明确表示拒绝配合法院执行工作。见状,承办法官决定将王某某拘传至北京。

被执行人王某某被拘传至北京后,仍然不肯配合,法院决定对王某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为了彻底解决此案,王某某被收押期间,承办法官两次到拘留所同王某某谈话,对王某某进行规劝并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义务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最终,王某某在拘留所中详细说明了自己财产状况并主动履行了部分债务,在执行法官的努力沟通下,案件双方就剩余债务的履行达成和解。

法官解析,最大限度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财产线索难追寻”问题,是办理好民生执行案件的前提。延庆法院完善执行线索接转中心运行机制,确保执行线索快速核实,核实后快速处置。同时,根据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具体情况,积极运用拘留、拘传等强制措施迫使涉民生案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本案中,执行法官根据执行线索千里追踪,加大强制力度,促成案件顺利和解,取得较好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编辑 刘倩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