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北京市通州区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通州区将推进3个城市级商圈和4个地区级商圈完善建设。


通州区商务服务业在营企业数量位列全市第三

 

近年来,通州区针对北苑和九棵树两个传统商圈实施“一圈一策”改造升级方案,打造休闲有场、创新有壤、经营有道、品牌有名的“四有”新型高端商圈。推进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四夜”行动,培育深夜食堂、风情夜市等多样化业态,构建汉唐文化、运河夜游等多样化消费场景。

 

据通州区商务局副局长温卫娟介绍,截至目前,通州区商务服务业在营企业27753户,仅次于朝阳区、海淀区,全市排名第三位,企业主体数量近五年年均增长13.0%。户均注册资本1618万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6户,10亿元以上企业29户。2023年新设商务服务业企业4559户,同比增长72.3%,行业发展活力充沛。

 

未来,通州区将加速推进环球影城、运河核心区、副中心枢纽3个城市级商圈和东夏园枢纽、宋庄艺术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4个地区级商圈的完善建设。鼓励主要商圈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持续促进“夜京城”地标、打卡地、生活圈和深夜食堂特色街区建设工作。

 

此外,推动消费业态升级,支持爱琴海、远洋乐堤港等商业项目高品质消费新场景打造;力促山姆通州会员店尽早营业;支持富力广场、首开万象汇等商业项目建设与招商协同发力,力争2024年实现开业运营;持续推进张家湾商业娱乐综合体项目建设进度。

 

推动同仁堂总部等高精尖项目落地

 

2023年,副中心网络安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网安园集聚区影响力下,副中心已累计吸引了神州绿盟、软通动力、美亚柏科和360集团子公司等218家企业注册落地。副中心还落地了一批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融合创新发展的典型场景。比如,在数字文旅领域,元宇宙助力大运河打造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沉浸式虚拟游览体验。

 

目前,副中心5G基站累计建设数量达3518个,基本实现室外连续覆盖;融合基础设施也在加快推进,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全面启动,涉及通州区175平方公里。

2023年,全区3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628.9亿元,同比增长2.1%。

 

据区经信局副局长张妍介绍,未来,通州区将紧盯产业投资项目关键节点,保障好中国信通院、西北工业大学等重点项目的施工建设,并加快推动同仁堂总部、软通动力等高精尖项目落地。依托医药健康集聚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网安园、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等重点园区,吸引更多优质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企业在副中心集聚。

 

聚焦农作物种业,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实施

 

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行一步建设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并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个种业科技特色园区。

 

“我们构建了产业发展核心区(于家务乡)加拓展区(马驹桥镇、永乐店镇、潞城镇、漷县镇、西集镇)的发展框架,并梳理了对应区域内的土地资源,截至目前实现土地归集约5万亩,可以随时满足优质项目的实验用地需求。”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闫怀征说。

 

下一步,通州区将推进中国农科院农业微生物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项目的对接协调,力争实现更多顶尖科研院所落地。聚焦农作物种业,推进一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项目和农业中关村项目的实施和验收,持续推进农作物育种加速器、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等项目实施。

 

金融业已成为副中心支柱型产业

 

通州区金融办副主任李虹林也将金融业发展的进展一一道来。2023年,通州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6亿元,年均增长15.8%,高于全市5.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9.8%。在近两年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通州区金融业对经济增长始终保持三成左右的贡献率。目前,已有460余家金融企业在副中心设立,金融业已成为副中心支柱型产业。

 

另外,绿色金融动能持续释放。北京绿交所承建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目前,绿交所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已纳入全国绿色项目3000个,碳配额和环境权益累计成交突破1亿吨。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