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北京累计恢复湿地2300余公顷,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为北京近一半的植物种类、76%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生长栖息环境。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坚持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从注重新建恢复湿地向提升现有湿地质量的转变。2023年开展了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昌平沙河湿地公园、密云水禽保护与栖息地恢复、温榆河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等湿地修复项目,全年恢复湿地741公顷。

 

据统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定义标准,北京湿地面积已达6.09万公顷,其中湿地地类面积0.31万公顷,湿地归类面积5.79万公顷。湿地地类包括灌丛沼泽、内陆滩涂、森林沼泽、沼泽草地和沼泽地。

 

目前,北京市已发布两批市级湿地名录,合计纳入47块湿地,总面积达2.7万余公顷,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46%。

 

“十四五”时期,市园林绿化局将进一步落实《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温榆河公园、南苑、密云水禽保护与栖息地恢复等湿地公园建设为重点,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利用有限空间,加强小微湿地修复,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持续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