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清华大学寒假后的第一个周末,校园迎来一个游客参观小高峰。清华大学日晷前的小广场上,众多游客聚集,等候跟随志愿者游览参观。


1月28日,参加研学游的学生参观清华大学二校门。


1月28日下午,清华二校门前人头攒动。保安手持安全提示牌不停提示游客小心车辆,注意安全。

 

今年寒假期间,清华大学扩大校园开放规模,打造寒假游学“大礼包”,规划四条精品游览路线和六条红色讲解路线,打造校园“实景课堂”。清华大学团委副书记程正雨介绍,寒假期间招募到了130多位志愿者,与去年暑假相比增加了将近一倍,更好地满足大家的讲解需求。


1月28日清晨,清华大学西门外,家长在为孩子拍下纪念照。


1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日晷,随处可见游客拍照打卡。

 

清华大学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陆宇超和精密仪器系2019级博士研究生祁一凡就是这130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对他们来说,换个身份、换个视角才发现,对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从未有过如此深入的了解。在一遍遍游览讲解的过程中,那些在清华园里的经历和记忆,又重新鲜活起来。

 

 

讲解亲和有趣 分享清华大学的人和事

 

“这个日晷呀,和故宫太和殿前的那个构造一样,现在太阳位于赤道以南,所以我们看的是表盘下方的针影。日晷上的‘行胜于言’四个字,道出了清华校风的内涵——实干。”陆宇超的讲解就像在和老朋友面对面聊天,丰富的语气词让她更有亲和力。


1月28日上午,“导游”、医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陆宇超在上岗前熟悉校团委编写的《讲解手册》。


1月28日,陆宇超向游客讲解清华日晷的历史。

 

因寒假期间要在医院进行规培,趁着规培的空当,陆宇超就来当“导游”。经学校团委组织的培训和考核后正式上岗,一天带1-2场,每场大概1.5小时左右。“我喜欢带大家走一些经典路线、经典点位,例如二校门。很多游客说想看清华大学的老校门,还记得我第一次来到学校见到二校门的时候,内心也非常激动。”


1月28日,陆宇超向一对母子推荐校园经典旅游线路。

 

祁一凡对清华园的各个角落已非常熟悉。不仅因为今年是他在清华园学习生活的第五个年头,更是因为从2023年暑期开始,他就加入了校园志愿讲解队伍。


1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祁一凡正在讲解。他穿着的是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的红马甲。


1月28日,祁一凡生动而专业的讲解吸引了一大批游客。


他喜欢在既定的解说词之外,和游客们分享一些清华大学的人和事。比如在途经科学楼的时候,会给大家介绍“两弹一星”相关的故事;经过水木清华一带,会为游客们介绍“自清亭”的来历和朱自清的生平;在西大操场,带游客们重回上个世纪青年学生们参与五四运动、一二·九爱国运动的百年风云。


1月28日,祁一凡在讲解清华二校门的历史。


1月28日,祁一凡在讲解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这位有趣的“导游”还喜欢讲自己考据到的历史故事、“冷知识”,比如清华大学科学馆门额上写的为什么是“SCIENCE BVILDING”。


1月28日,祁一凡在向游客介绍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校训。


科学馆、水木清华、旧水利馆、自清亭、闻一多雕像……这些都是清华大学规划的精品游览路线中的经典点位,游客在认真地听祁一凡讲解清华大学的历史。

 

“作为听众,听过一遍校史之后,其实记不住太多,但是换做讲解员身份,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发掘其中的历史和故事。”祁一凡告诉记者,“对于我来说,更加深入了解的不仅是学校历史,还有家国历史、民族历史。更主要的是,还能为别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是让我非常开心的一件事。”


一个小时的讲解结束,游客向祁一凡报以热烈掌声以表感谢。

 

 

传递清华精神 做“导游”意义非凡

 

在清华当“导游”,每走一遍路线,都能勾起志愿者们的记忆,他们也愿意把趣事和亲身经历向游客分享。

 

比如有一条线路会经过医学科学楼,让陆宇超想起刚入学的时候。“我是医学院的,每次经过这里都会感觉很亲切,我们新生报到、办理各种手续都是在这里进行的,这里是我清华求学之路的起点。”陆宇超在跟游客介绍的时候,会自然地讲起自己在医学科学楼参加过的活动、听过的大师讲座。


1月28日,在校团委,陆宇超正在整理“导游”讲解设备。


1月28日13时许,完成讲解任务的陆宇超赶上了食堂的饭。

 

“姐姐,我可以和你合张影吗?”一名来自广西的初中生跟着研学团进入清华大学校园,日晷前她询问陆宇超。陆宇超热情回应,两人拍了合影。这位初中生告诉记者,觉得这张合影很宝贵很有意义,以后会用这张合影激励自己。

 

游客中大部分是孩子和家长,他们好奇在清华大学是怎么学习生活的。陆宇超认为,现在大部分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未来还没有既定目标,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个时候,他们在清华大学的所见所闻,可能会帮助他们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因此陆宇超会跟孩子们讲,清华大学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地方,只要敢想、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就可能实现梦想。

 

游客们还会问“你是怎么考上清华的?”面对这个问题,祁一凡有自己的想法。


2月1日下午,进入精密仪器系微纳光学实验室前,祁一凡通过风淋室消除身上的灰尘。

 

“他们更多是想问我高考怎么能考好,或者希望我介绍一些初高中的学习方法,但其实我希望传递给孩子们的是,学习的技巧和分数的多少虽然重要,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对价值观和人格的塑造。”

 

祁一凡当“导游”时,还遇到过很多老学长。“二校门被砸时的亲历者、国共战争时期保卫大礼堂的亲历者,我都遇到过。他们听我讲的同时,也会跟我讲他们当时亲历的场景,更加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库。”


2月1日下午,在精密仪器系微纳光学实验室,祁一凡正在取出完成加工的集成电光调制器。他所在课题组的研究项目可以为自动驾驶、智能感知提供更高速、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2月1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微纳光学实验室,祁一凡正在调整集成电光调制器的电光耦合状态。

 

“清华是很开放的,希望通过做志愿者,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清华,看到清华学生的风貌,传递清华的精神。‘做导游’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


摄影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采写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刘晶 贾悦 张湘涓

校对 薛京宁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