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如梦之梦》在台北艺术大学首次公演。2002年,香港话剧团首次将《如梦之梦》制作完成,在剧场进行职业演出。2005年,由“表演工作坊”和台北艺术大学共同制作的《如梦之梦》在台北两厅院演出。2013年,《如梦之梦》来到大陆。十年沉淀,2023年,《如梦之梦》专属版在上剧场的舞台诞生了。在长达8小时的演出中,两辈子的故事缓缓展开,梦与现实相互交错,观众跟随演员一道从亚洲到欧洲,从生到死,从痛苦到解脱,以“全景式”的视角见证一段段曼陀罗式的环绕人生。新京报记者对话华人戏剧家赖声川,揭秘专属版创排新变化。


《如梦之梦》经由上剧场团队2023年全新制作,呈现出了《如梦之梦》专属版。


赖声川在《如梦之梦》中开创了环绕剧场的先河,他首创把观众席放在舞台中央,形成“莲花池”的景观。这个舞台设计灵感来源于赖声川在印度菩提迦耶的一场旅行。他目睹僧侣们绕着心目中神圣的佛塔行走,于是一个特别的灵感应运而生——把观众放在舞台中央,演员绕观众而行。也正是在这段旅程中,曾经的生命经验、听闻的故事全部联结在了一起,赖声川于是就在菩提迦耶的大树下完成了《如梦之梦》的大纲。赖声川曾将这一创意与作品诞生的过程比作一场“人生经验的小火慢炖”。


2023年,《如梦之梦》经由上剧场团队全新制作,呈现出了“专属版”。上剧场特有的“圆形莲花池”自身即可整体旋转,再与绕场而行的演员们相配合,观众置身其中,便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看尽人物生命的循回流转。此外,黄薇成为《如梦之梦》专属版服装造型设计总监,她为200余个角色打造了400余套服装和造型,风格跨越古今中西,其中融入了非遗技艺的“顾香兰”旗袍,也为《如梦之梦》专属版增添一大看点。


上剧场为《如梦之梦》专属版重新改造了舞台。 王开 摄


新京报:这次的《如梦之梦》为什么被称为专属版?


赖声川:首先因为这是在上海“上剧场”演出的版本,是专属于这个剧场的。因为上剧场在建造之初,我们是明确不会在这里演《如梦之梦》的,当时也没有做莲花池,后来我们在这里演出演多了,发现这个舞台可以演《如梦之梦》,虽然我没办法在舞台上做下陷的莲花池,但是我们可以把舞台四周升高,形成中间独特的圆形莲花池。而且这样做下来,我们会发现上剧场的整体布局,其实比其他地方的很多剧场的观剧感更好,这里的座位和舞台的距离、观看的角度都很有优势。其次,这一版的音乐丰富了很多,我也特意为了这版做了两首原创的曲子,包括黄薇为这部戏做了400多套衣服,这些都是专属版很特别的地方。


新京报:今年演出的专属版和2023年有什么不同?有没有进行改编的部分?


赖声川:其实总体还是很接近的,我们去年演了5场,今年演3场,大家的积累是在慢慢增长,个别演员是有一些变化,今年金士杰没有出演,光耀(台湾籍演员樊光耀)来了。


新京报:专属版有倪妮的加盟,怎么想到邀请她?


赖声川:在这之前我们合作了话剧《幺幺洞捌》,那是她第一次演话剧,也是我们第一次合作,那时我们决定要做专属版,就直接邀请她了。本来我想象中她是要演顾香兰B(最年轻)的版本,但是她自己想要挑战一下,想要演顾香兰C(中间年龄段的顾香兰)。我觉得也很好,因为她出演《幺幺洞捌》的时候,我就觉得她很好,那个角色特别难,戏量也特别大。让我最得意的就是当倪妮的角色一出来,所有人都在从一个很专业的角度去讨论她的戏,而不是一个电影演员来演话剧了或者是其他角度的讨论,都是在讨论专业本身,我觉得这就是很对的事。这两天,倪妮排练的时候还在跟我讨论,她对顾香兰有一些新的思考,顾香兰是我写过的最复杂的角色,她可以有更多层次的诠释。


倪妮的顾香兰C有一种特别的美感。 王开 摄


新京报:倪妮出演《如梦之梦》相较之前出演《幺幺洞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赖声川:我觉得倪妮现在的状态又不一样了。当然演员就是这样,她本身的人生体验对塑造角色都有帮助。演《如梦之梦》这样的本子,演员本身对生命的体验,你能不能提炼出来,两件事要打通。我觉得在《幺幺洞捌》的时候,倪妮就打通了这个表达方式。她本身也很努力、很用功、很谦虚,倪妮真的很棒,她还是原来的那个女孩,不会去得意或者张扬,她就是踏踏实实做一些她觉得很重要的事情。能理解她到达现在的位置是有很多原因的。


新京报:倪妮版的顾香兰C给这个角色带来了哪些不同的诠释?


赖声川:美感就不一样,这并不是说之前的顾香兰不美,而是倪妮有她自己的美,她的演技也有,美感也有。我们每一年的顾香兰都有自己的美。其实倪妮每次出场,你去现场听都会有那种“倒吸一口气”的惊艳声音。黄薇给她设计的旗袍穿在她的身上,简直太完美了。我本来想让她演顾香兰B,过几年再演顾香兰C,结果不用,她来了就是顾香兰C。


新京报:《如梦之梦》已经演出24年了,作为剧本的创作者和导演,现在还在排这部剧,还会有新鲜感吗?


赖声川:不同的演员来演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包括在不同的剧场里。比如我们去年第一次在上剧场演出,定制了新的莲花池,包括那400多套衣服摆出来,整个舞台我重新画的图,我还是有很大的激情去做这件事,真的很奇怪,我自己也奇怪。这个剧确实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去挖,比如文章来了,他的5号病人又不一样了,他又是另外的切入方式。24年,每一次排就是一种重新回顾吧。


赖声川表示,每排一次《如梦之梦》就是一次重新回顾。 王开 摄


新京报: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去做一些修改吗?


赖声川:其实没有太多可以变的地方,它就像是一部交响乐,你写好了,不会太改了。就像作曲家不会去改一些音符,它已经有它的力量,什么时候释放什么样的力量,起到什么化学作用,它已经在那了。


新京报:短视频时代,很多年轻人都适应了快节奏的东西,《如梦之梦》8个小时的观看,会担心大家不习惯吗?


赖声川:这个倒没有,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拼时间更长的戏。我记得有一年在乌镇戏剧节,有一个德国的作品是9个小时,人家问导演怎么看,导演说:“你睡觉了也没关系,出去走走吃个饭再回来看也没关系。”但是《如梦之梦》并不是这样,我们很严谨,而且你真的投入进去后,会觉得8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而且《如梦之梦》其实已经名声在外了,来看戏的观众应该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新京报:《如梦之梦》专属版一般会安排在什么样的时间演出?都是在上海的上剧场演出吗?


赖声川:目前是这样的,专属版都会在上剧场,时间基本上就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因为要看倪妮的时间,她基本上就是冬天的时间比较合适。


新京报记者 张坤玉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