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冬青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张虹(右)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2月1月晚,江原道冬青奥会闭幕,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终于松了一口气。在江原道这些天,她每天都像在考试。过去4年,张虹的另一个身份是江原道冬青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是国际奥委会与江原道冬青奥组委之间的“桥梁”。


对张虹来说,与江原道这个地方颇有缘分。6年前,正是在江原道进行的平昌冬奥会,张虹结束了运动生涯最后一场比赛,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担任国际奥委会史上最年轻的协调委员会主席以来,张虹一刻都不敢停歇,她希望把这几年的收获,更好地用于推广奥林匹克运动。

感触

在青冬奥会的每一天都像在考试


2月1日,江原道冬青奥会闭幕,本届赛事在韩国江原道的平昌、江陵、旌善、横城4个城市举办。最近几年,张虹跟江原道这个地方颇为有缘。2018年在江原道进行的平昌冬奥会,张虹结束了运动生涯最后一场比赛。也是在平昌,张虹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开始了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2020年,时年32岁的张虹被任命为江原道冬青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成为国际奥委会史上最年轻的协调委员会主席。“压力也是动力。”张虹当选后曾如是表态。江原道冬青奥会是首届在亚洲举办的冬青奥会,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还是对张虹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4年前被任命时,我刚进入国际奥委会不久,也是最年轻的一名委员。”张虹非常感谢国际奥委会和巴赫主席的信任,让她代表全世界冬季运动员来担任这一重要角色。


在国际奥委会任职的6年,张虹一刻都不敢停歇。 受访者供图


过去4年,张虹代表国际奥委会协调、处理江原道冬青奥组委相关工作,包括场馆利用、冬奥遗产、项目制定、市场开发、赛事转播权等。“这6年时间,一刻都不敢停歇。”张虹说从2018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至今,这次工作压力最大,她记不清去了韩国多少次,开了多少次会。


冬青奥会期间,张虹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她说每一天都像在考试,也改掉了很长时间不吃早饭的习惯。比赛期间,张虹会去各个场馆看比赛,她说只有通过比赛才能更好地了解运动员,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同的文化。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这些年,张虹一直在学习,她总感觉是在被推着走,去努力追赶其他优秀的委员。


随着江原道冬青奥会闭幕,张虹协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暂告一段落。从平昌冬奥会到江原道冬青奥会,张虹能感觉到这几年历练对自己的转变。“这6年来有困惑,也有压力,能顺利完成这个工作对我是一种历练,我也要感谢这6年来的成长。”张虹说,江原道冬青奥会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她希望把这些年学到的经验,能更好地运用于奥林匹克运动中去。


张虹(左三)和同事们合影。 受访者供图


动力

传承冬奥精神,让冬季运动有更多未来


2012年,首届冬青奥会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随后两届分别在挪威利勒哈默尔和瑞士洛桑举行。第4届冬青奥会则刚刚在韩国江原道闭幕,这是冬青奥会首次来到亚洲,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1800余名运动员参赛。


2018年,平昌冬奥会正是在江原道的平昌、江陵、旌善3个城市举行。“平昌是江原道的一个城市,这次冬青奥会扩大到了4个城市,充分利用了平昌冬奥会的相关遗产。”张虹称,这是第一次全面用冬奥遗产去举办的冬青奥会,江原道冬青奥会80%的场馆都沿用了平昌冬奥会的场馆设施。


青奥会参赛选手年龄区间为14到18岁,对绝大多数运动员来说,职业生涯只有一次参赛机会。“都说 ‘一生只能比一次青奥会’,参加冬青奥会是每名运动员独一无二的经历。”冬青奥会是很多年轻运动员登上冬奥会舞台的台阶,张虹希望通过冬青奥会,让这些青少年把奥林匹克精神传递给更多人,一起保护和发扬奥林匹克运动。


张虹希望通过冬青奥会,把奥林匹克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受访者供图


本届冬青奥会,张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曾与她并肩战斗的队友、好友如今都成了教练,“这也能感受到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运动员是奥林匹克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一部分。”看着曾经的队友带着年轻运动员在场上拼搏时,张虹的感触是“感觉奥运圣火一直在传递,传递给了下一代”。


在北京冬奥会后,如何让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下去,如何让冬季运动有更多的未来,张虹说这是国际奥委会一直在做的工作。本届冬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拿到6金9银3铜的成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这说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中国可以期待在未来的冬奥会中取得更大成功。

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