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任金政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讨论如何更好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议。他表示,要在大农业观下对农业保险作进一步优化,从保障单一环节向保障全流程转变。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任金政。受访者供图

 

农业保险需要转向全流程保障

 

任金政提出,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农业保险“保驾护航”。他指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一步要求“树立大农业观”,“而我们知道,大农业观要求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一体、产加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的就是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在农业产业发展成现代化大产业过程中,必然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冲击,这时候,就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并在其中发挥作用。”

 

那么,在大农业观的发展要求下,农业保险的发展思路应该发生什么转变呢?任金政认为,农业保险应该从保障单一环节,向保障全流程转变。他说:“从以往的农业保险情况看,当前农业保险的实践工作仍更看重前期投保和后期赔付,而忽视灾害预防和过程管理。”

 

任金政提出,需要将农业保险的工作思路从“灾后补偿”转向对“灾前预防”、“灾中干预”、“灾后补偿”的全流程保障,降低农业风险发生概率、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同时加快构建和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保险,从“保灾害、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保全生产链条”发展,实现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高。

 

“比如,加大科技的投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赋能农业保险的承保、查勘和理赔等工作,在农业保险的发展中,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任金政认为,农业保险工作思路的转变,是对在大农业观下农业生产重心发生转变的积极回应,以更好地服务农业强国的建设。

 

农业保险需要持续扩面、增品、提标

 

事关农民利益和农业发展,历年来,农业保险备受关注。任金政介绍,2012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有关于农业保险方面的要求,截至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2007年的52亿元增长到1219.35亿元,赔付金额也从29.75亿元增长到了868.94亿元,我国风险保障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不断扩面、增品、提标,在大农业观的背景下,当前也应朝着这一方向持续推进。”任金政指出,自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农业保险承保的农产品品种超500个,形成了“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的农险体系。

 

任金政认为,在这一农险体系上,农业保险仍需扩大覆盖范围,持续增加保险产品供给,提高保障标准。他说:“比如种植业,当前的种植业保险已经逐步从物化成本保险发展到完全成本保险与收入保险,覆盖范围也从产粮大县扩大到全国,但这远远不够,应该进一步扩大包括制种保险在内的种植业保险覆盖范围。”

 

特别针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鼓励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任金政认为,应该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因地制宜推出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并通过特色农产品保险逐步完善中央补贴型和省级补贴型未能覆盖的领域。“地区特色农产品是能够带动区域农业发展的,不断完善保险品种,能够进一步全方位保障农业生产。”

 

让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农业保险是重要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工具,任金政认为,其具有“社会稳定器”“风险减震器”“经济助推器”的功能。任金政说:“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完全成本保险,相较于物化成本保险,极大的提高了保障水平,稳定了投保农户的收入预期。”

 

然而,这远远不够。随着农业生产经营的成本逐渐增高,包括地租等生产资料的成本上涨,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仍需提高,“这就需要不断优化补贴力度、补贴对象、补贴方式等,让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任金政表示,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正处于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该确保主要农产品的补贴力度,提高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与标准,建立稳定、适度上调的农业保险补贴机制。他说:“尤其,可以适当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补贴力度,鼓励地方探索特色农产品保险,因品施策。”

 

农民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因此,农业保险需要保障在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的利益。任金政指出,当前农业保险的投保人正在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农业保险根据补贴对象的不同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

 

他提出,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头雁”群体,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统计数据显示,“头雁”的主导产业以种植业或养殖业为主,占比达到了84.10%,平均带动农民总户数达到133户,有效带动了地区农户发展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农业生产的主体结构发生变化,那么相应的补贴政策也应该分情况讨论,需要在生产端对规模不同的农户分别制定补贴政策,比如说,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可以采取‘政策性+商业性’的组合模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定制化服务,更好地服务好乡村振兴。”

 

当前,中国正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迈开脚步,农业保险在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冲击下,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保护甲”。未来农业的画卷已经在任金政的脑海中徐徐铺开,他表示,穿上保护甲之后的农业生产,必定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