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将至,近期多家银行和理财机构纷纷上新“春节档”理财,针对春节长假和年终奖,推出多款以低波稳健为主的理财产品。其中,部分产品的资金可在春节前确认,并在假期可享受收益机会。


有银行理财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春节将至,置办年货、走访亲戚,需要预留一部分流动资金,作为随用随取的生活开销。这些资金正适合购买零钱理财等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前购买理财产品要看清资金确认时间,以免资金闲置。


人闲钱不闲 假期理财也能计算收益


“最近我的年终奖发了,我留了一些钱准备过年,剩下的部分买了理财。”作为一名白领,银行理财是程婷日常理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出于稳健和流动性需求,她更青睐中短期理财产品,方便自己随时调整投资策略,也能短期内获取收益。


事实上,银行理财公司近期推出的“春节档”理财产品以零钱理财和中长期封闭式理财为主。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工银理财、光大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在春节档期间均推出了风险等级最低(PR1)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其中部分理财机构还提供“春节理财攻略”,手把手教投资者如何在假期中让资金也能创收。


如光大理财在其官方公号上推出了4款针对春节假期的理财产品,其中两款现金管理类产品分别在2月7日17:00前和2月7日23:59:59前买入,则均可享假期资金计息;另外两款短期理财则分别在2月8日15:00前买入,亦可享假期投资收益。


宁银理财亦在“春节理财攻略”中提及,某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若在2月8日17:00前买入,则资金将在节前确认。


此外,百信银行首席战略官兼智慧财富部总裁陈龙强表示,短期规划方面,春节将至,置办年货、走访亲戚,需要预留一部分流动资金,作为随用随取的生活开销。


“为避免出现超支的情况,最好预留20%的浮动空间备用。对于这部分资金,零钱理财产品就非常合适。”陈龙强表示,出于对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以及用户在灵活、稳健、高流动性等方面的零钱理财需求,零钱理财类产品可以让用户畅享“天天赚,随时花”的金融服务体验。


封闭式产品加入阵营 布局中长期理财规划


今年“春节档”理财中,多家理财公司还推出了多款封闭式的理财产品,以此来引导客户将资金多元化地向中长期布局。


以工银理财为例,近日,工银理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6款针对春节及年终奖的理财产品,其中不仅包括现金管理类开放式的理财产品,也有持有期限在90天的封闭式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风险等级为PR1、PR2,适合追求稳健收益、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的投资者。 


光大理财、宁银理财、徽银理财等多家理财机构发布的春节“理财攻略”中,包括了多款固收类封闭式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期限涵盖了3个月至1年以上,以此布局中长期理财。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中,部分产品的资金确认时间在春节前,如徽银理财推出的龙年专属的4款产品资金确认日期均在春节前。但亦有部分理财产品的资金确认时间设定在了春节之后。


“如果资金想要在假期中计算收益,投资者一定要提前布局,看好资金确认时间。”有银行理财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一旦错过最后时间,则相关资金只能在节后确认,这意味着7天假期资金将会被闲置。


此外,陈龙强建议,对于生活中一些重要的大额支出,虽然并非“立即”要用,却是“必然”要花费的,比如房贷、房租、车贷、子女学费、保障类保险等资金,对于这部分资金更需要控制风险,关注稳定性,避免影响既定的规划,具体配置需参考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很低,亦可以考虑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在本息50万以内受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安全性高,而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


收益迎来开门红业内预计龙年理财收益将持续回升


从“春节档”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或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来看,多款产品均在3.5%以上,部分理财产品可达到4%左右。


事实上,今年以来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有所回升。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月全市场共新发了2794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07款。其中,292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23%;2502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34%。


普益标准分析师表示,2024年1月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上升,固收类产品数量仍居首位。产品收益率迎来2024年“开门红”,自从2023年12月开始,债市行情呈向好态势,债券价格上涨,一定程度带动了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上涨。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计,2024年理财规模有望较快增长,或增配债券类资产。由于居民总体风险偏好偏低,固收类产品是居民财富配置的基本盘,银行理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望2024年,存款利率下调,理财规模有望较快增长,理财规模可能突破历史高点,2024年末理财规模有望超过30万亿元。”廖志明指出,存款利率下调,部分存款类资产收益率或下降,银行理财或增配债券类资产。


而在银行理财的策略上,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低波稳健产品仍是主要布局方向。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作为规模的压舱石,规模仍有提升空间。可使用摊余成本法的封闭式产品,在债市承压阶段比较优势更为明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