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当很多学生返乡过年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叶萌芽团队的成员们却十分忙碌。2月3日,该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中石大新青年”发布的一则活动通知透露了其中的原因:招募返乡师生对接所在的偏远山区学校,为当地学校建设“小小地质博物馆”,将地质科普从学校所在的北京昌平延伸至祖国各地。


给孩子一个地学梦


“很多人出去游山玩水会看到一些石头,有时候会觉得石头很漂亮。但少有人知道这块石头的年代、成分、石头的名称。但其实石头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团队指导老师、该校经济管理学院企管系原副主任邓秀焕向记者解释了此次项目的缘起。


邓秀焕表示,三叶萌芽团队在成立之初多是通过微信公众号,采用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做地质科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邓秀焕说道,对于城市的孩子而言,接触科普资源的机会更多。但乡村学生,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孩子们,他们要怎么办呢?在跟校团委书记周学智、院党委书记朱义清、院党委副书记胡锐、地学博导杨明慧教授、院团委书记纪爽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后,邓秀焕和三叶萌芽团队的成员们决定发起“小小地质博物馆”项目。


根据项目规划,作为甲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将协助乙方学校建立“小小地质博物馆”,并持续分期提供地学图书、地质标本、矿物样品等物资捐赠,丰富地学图书室的资源,供学生学习和探索。


与此同时,乙方学校的“小小地质博物馆”也将成为中石大学子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我们的大学生寒暑假回家之后,可以就近把在学校科普培训的内容带回去,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活动,给孩子们讲岩石的形成过程等等。”邓秀焕期待,通过学生的专业讲解,可以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引导其不断探索世界、探索科学,“这样未来可能就会影响到他的职业规划甚至一生。”


“‘给孩子一个地学梦,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与理想,让我们一同努力,促进乡村儿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小小地质博物馆”项目招募师生的通知中,这句话格外醒目。


记者了解到,“小小地质博物馆”项目也得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支持。“我们在跟中国地质博物馆做一些共建活动的时候,就聊到了这个项目。他们给我们捐了很多书,这些书也会放在‘小小地质博物馆’项目学校里。”邓秀焕说道。


目前已有近20所意向学校


项目负责人、该校金融系大四学生李正福一直在盯着项目学校招募的情况。


事实上,金融系出身的李正福几乎算是地质学的“门外汉”,但在进入团队之后的科普活动中,他对地质学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之前去昌平的虎峪自然风景区拍摄视频,很多学生都是地学专业的,他们会很详细地讲解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石头,背后有着成千上百年的历史,就很有意思。”


记者了解到,该社团还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喜马拉雅等7大平台进行地质学科普,每篇科普内容都由杨明慧把关,确保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其中,社团的微信公众号从石头开始揭秘古老星球。内容也十分丰富,已更新了67期的岩石矿物系列,分享了葡萄石、异极矿、石榴子石等不同岩石矿物的基本特性,有的还涉及化学式、硬度、物理性质等;也有好玩儿易懂的有声绘本系列,分享了流水的魔法——丹霞地貌、长“嘴巴”的大石头海蚀地貌、神奇的冻土等有意思的故事;还有紧跟时事热点的地质学知识解读。


李正福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加入团队时间才一年,但已收获很多,“我们整个团队有四个部门和一个社团组成,加起来也有七八十人,我做的更多的是协调组织工作。对我自己锻炼挺多的。”


此次在全校启动招募的“小小地质博物馆”项目,李正福作为社团负责人及时跟进每一步,包括和学生对接意向学校、和意向学校拟定相关协议。他告诉记者,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前,已有20所学校基本确定合作意向,涉及的地区包括江西、湖北、贵州、四川、宁夏、黑龙江等地,后续还要根据全校招募的情况继续跟各大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对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个项目、加入进来。


邓秀焕告诉记者,虽然每个指导老师手中都有很多学校资源,但一方面出于希望能惠及更多有需求的学校,另一方面是想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因此在寻找项目学校时,都是由学生进行联系,“可以就近联系自己家乡的学校,也是为家乡做一点实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所需启动资金均由校友捐赠而来。邓秀焕透露,所募集的资金部分将用于购买标本,“我们会按照沉积岩、变质岩、火山岩这样的大类去采购岩石矿物标本,按目前的分类来说可能有几千种。我们不可能一下子都给配备齐全,但我们努力逐步给每个学校都配齐基本的种类,可能石头不会太大。” 后期,项目也会面向校友征集岩石矿物标本,“很多校友在勘探地质过程中会搜集一些岩石。”


“地学梦”的对象不只是孩子。邓秀焕表示,未来还计划通过整合校内专业资源,带着地理老师一起做研学,借助地理老师这个“桥梁”,将更多地质知识带到学校、带到学生身边。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