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两点多,电话响了,刚刚回家的白文泽,再一次开启“工作模式”。除夕夜里,白文泽负责的小区里有人喝多了,找不到家门。两个多小时后,保安队长打来电话,住户安全到家,睡下了。

 

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白文泽放下电话,洗澡、睡觉。白文泽是首开集团旗下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过去九年,每年除夕夜,都是半夜才回到家,妻子袁梦是首开集团旗下另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副经理,除夕那天,她同样忙了一天。结婚领证三年,这是他们办婚礼后的第一个除夕,但和以往一样,两个人都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

 

同在首开从事物业工作的小夫妻袁梦(左)和白文泽。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从地下室开始的一天

 

消防泵房、地下车库、配电室、消火栓、水泵房……白文泽的一天,从巡查这些小区地下的设备开始。

 

白文泽巡视小区车库。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纵横交错的管道,在地下车库的顶上,织成一张工业风的网络,这些管道都由智能系统控制,一处有问题,整个应急系统会自动启动。即便如此,白文泽还是习惯性地带着手电,一边走一边观察管线。

 

2024年2月11日,大年初二。白文泽和妻子袁梦一起出门,袁梦有些感叹,“我们俩平时出门的时间不一样,回家的时间也并不一样,很少有机会一起出门。”她说。

 

白文泽工作的社区在南三环内,袁梦要去北五环的“冰丝带”。袁梦负责着六个社区,分布在北京五个区,同时还在冰丝带做服务工作,每天早晨六点多就要出门。两个人很少有一起出门的机会,也只有过年的这几天,路上车少,她可以稍晚一点出门。

 

早晨的路况很好,不到半个小时,两个人就到了白文泽工作的社区,袁梦则穿城而过,去她值班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袁梦在“冰丝带”工作。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白文泽工作的社区,在南三环内的一处新社区中,刚到早晨八点,他就巡查完了自己管辖的两个社区。在这里干了九年,他熟悉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几乎认识两个社区中1264户中的大部分人。

 

春节期间,安全保障和民生保障同样重要。许多时候,两件事也是一件事,供暖、供电、供水等,这些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保障工作,本身也需要保障安全。

 

春节期间,白文泽的工作更加忙碌。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物业解决的是社区居民的诉求,响应北京市推进接诉即办的政策,白文泽所在的公司也有了自己的要求,“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欲诉已办”。白文泽觉得,这些要求的核心,其实就是一句话,要想在居民的前面。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习惯把大事小事都记在本上,“这样不会漏掉某件工作,要是漏掉了某一件,可能就会有居民的生活受影响。”

 

和设备打交道比想象的容易

 

白文泽第一次见到袁梦,是在集团2016年的职工运动会上,那时候的袁梦刚刚入职不久,瘦瘦小小,戴一副眼镜,却干着一份和她的外形完全不符合的工作,工程设备管理,管着社区大大小小的各种机械设备。袁梦学的是工程预算,工作后,负责的却是工程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白文泽也是如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他,看起来专业对口,但物业的工作和他想象的远不一样,琐碎、重复的,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从换灯泡到修水管,每一个小麻烦,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

 

白文泽的工作关系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和同事正在检修地下管道设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做物业服务,节假日总是最忙、最紧张的时候。夫妻两人都做物业,意味着他们几乎不可能一起过年过节。

 

白文泽觉得,不能让可能的问题变成真的问题。一旦真出了问题,不管解决得多快,其实都只是亡羊补牢,“尤其是春节期间,更要保证所有设备正常运行,把问题解决在出现之前,这其实也是社区服务最好的状态。”

 

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复一日永不间断地巡查、维护,尤其是春节这样的节假日,物业人手少,巡查的工作更加繁琐,也更加重要。

 

社区里,许多设备都是特种设备,比如电梯、锅炉等,作为管理者,必须懂得这些设备运行的原理,从热传导原理、燃烧原理等开始,他们需要一点点学习、琢磨。袁梦所在的公司,提倡做“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关键时刻服从组织分配的人”,也提倡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袁梦觉得,要真正成为这三种人。从2016年入职,到2024年,八年的时间,袁梦几乎熟悉每一个社区中的设备,比如水泵,只听声音,就能大致判断是不是出问题了。

 

“看不见的工作”

 

物业,一个生活中和网络上都不算讨喜的职业,许多时候,袁梦会面临“物业提供啥服务了,就收物业费?”的质疑。

 

对社区居民来说,可以直观感受的物业服务其实并不多,卫生、家庭维修、保安、绿化,只有寥寥几样,但对物业服务者来说,工作远比想象的复杂,保安、秩序、维修、电梯、安防、消防、垃圾、化粪池、污水管线……每一样工作,都是夜以继日地进行,大量设备不间断运行,随时随地都可能出问题,必须要时刻维护到最佳状态。

 

白文泽和同事检修查看设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白文泽负责的社区中,有自来水二次供水系统等设备,这些设备都是长时间运行,比如自来水加压,有水泵、水箱、管道等,水箱里的水采用臭氧消毒,但也要定期清理,工人会穿着防护服进入水箱清洗,全程保持洁净,以免污染水源。

 

安全是他们最担心的事情,袁梦管理的六个社区中,有不少老旧小区,“有的电梯服役超过三十年,但更换电梯需要动用公维基金,就要居民签字允许,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老旧小区产权复杂,有些属于某些老厂的宿舍,如今厂子都没了,去哪里找人同意使用公维基金呢?”

 

不更换,仅靠维修,已经很难保证这些老旧电梯的安全运行。在2022年至2023年,袁梦负责的社区中,首开集团出资更换了四部老旧电梯,解决了安全隐患的问题。

 

电梯只是所有民生保证、设备服务中的一个。对物业服务者来说,服务设施安全的保障问题,贯穿了全年每一天。“每个阶段都有不得不忙的事情。”袁梦说,“每年四月份就开始筹备防汛,六月份汛期开始,要随时注意漏水、排水等问题。2023年七月底的大雨中,我们一直守在社区里,巡查楼顶、排水口,就怕哪里漏水。”

 

白文泽负责的社区算是新社区,但他也同样怕漏水,“房屋的防水是看不见的工作,只有经历了大雨的考验,才知道是不是有漏洞。尤其是这一次的长时间暴雨,超过了许多人的预计,也超出了大部分楼顶防水的承载力,长时间泡在水里,再好的防水层也不能保证一定安全。”

 

让居民感受到变化

 

过了夏季防汛期,从九月份开始,就要准备供暖,检查管道,调适设备,维护运行,一直到第二年三月中旬,供暖季结束才算告一段落。但紧接着,新一轮的防汛准备工作开始了。“没有真正大块的休闲时间。”袁梦说。

 

刚刚过去的2023年,对所有物业服务者,都是一场考验,夏季的特大暴雨、冬季的极寒天气中,设备随时都可能出问题。尤其是极寒天气中,管道很容易爆裂,袁梦负责的社区中,就有一处消防管道爆裂,在那个社区,消防管道和自来水管道均为市政直供,这意味着,不仅消防安全受到威胁,居民的用水也中断了。“好在爆裂的时候是夜里,我们修了整整一夜,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六点,管道修好了,没有影响居民用水,还另外加了一个阀门,把消防管道暂时分开了。”

 

那一夜,可能许多居民都不知道,他们的管道曾经爆过,但是这是袁梦他们工作的常态。“大部分工作,其实都在居民不知道的时候干完了”。白文泽说。

 

但也有一些工作,可以让居民切实感觉到变化,比如那一次老旧电梯的更换,再如社区的绿化、卫生、安全隐患的排查等。袁梦所在的公司,还会通过争取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方式,让居民真正感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

 

白文泽查看小区垃圾桶。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白文泽管理的社区是示范社区,绿化率达到60%,保持社区绿地的生机和干净,本身就会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公司还会召开设备开放日、业主座谈会等,邀请业主参观社区的设备,了解社区物业的工作内容,让居民看到那些隐藏在生活之外的保障工作。

 

耐心比专业更重要

 

电动自行车充电、杂物乱堆,是老旧小区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电动车,有居民习惯把电动自行车放在楼道里充电,袁梦他们在电梯里安装的阻车系统,只要识别出电动自行车,电梯就不会启动。但总有人有办法骗过阻车系统,有时候物业会联合社区、消防、派出所等联合执法,也会在社区协调统一安装充电桩,即便如此,也还需要不断地劝阻、告知、清理。

 

有居民放在楼道的杂物、电动车被清理后,还会打电话投诉,袁梦他们每一次都要反复解释、做居民的工作,但该清理的还是要清理。这可能带来新的争端,而且是难以避免的。过去几十年中,不少人习惯在楼道中堆放杂物,这样的观念,并不是短时间可以扭转的。

 

对他们来说,耐心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有时候,必须反复和居民沟通,一直到做通工作为止。

 

白文泽在小区里巡视。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和清理户外的安全隐患相比,入户的工作更难。近几年,袁梦管理的社区,推进室温采集系统,这需要在居民家里安装室温采集器,以保障室内温度在18℃以上。但许多居民对此抱有疑虑。

 

那一段时间,袁梦和同事们不断地敲开每一户居民的家门,“有人担心物业人员在家里安装他们不了解的设备,也有人担心会增加自己的电费支出。我们就不断地为他们普及知识和政策,告诉他们,新设备只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供暖保障。”

 

信任在一次次的沟通中逐渐建立,怀疑渐去,争端停息,物业管理者和居民反而成了朋友,袁梦觉得,这样的交往,也有和机器打交道完全不同的乐趣。

 

2021年,白文泽和袁梦领了结婚证,距离他们最初相识,已经过了五年。五年中,白文泽从一个项目科员,变成了项目负责人,袁梦也成了副经理。

 

除夕那天她跑了200公里

 

物业几乎没有假期,越是居民休息的时候,他们就越忙。认识八年,结婚三年,他们其实从来没有一起过春节的经历,还有中秋、元旦等,都是如此。每年的除夕,白文泽都是一个人留在岗位上值班,袁梦也要到半夜才能回家。

 

袁梦在“冰丝带”岗位上值班。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近年来,首开集团开拓公共服务场馆业务,冬奥场馆冰丝带也是首开承接的,袁梦开始接触冰丝带服务,但原本的工作也没有放下,她变得更忙了。

 

和以前主要管工程设备不同,冰丝带的工作是纯粹服务于游客的工作,售票、验票、咨询、答疑……总有人问,冰丝带能看什么、能玩什么?袁梦会一遍遍地介绍冰丝带的项目,尤其是新开的儿童冰场,吸引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玩儿。

 

“很多孩子滑得特别专业,看得出来是专门练过的,冰丝带的场地特别适合他们,所以问的人多,来玩儿的人也多,服务的工作也就特别繁重。”袁梦说。

 

袁梦在“冰丝带”值班。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还有不少外国游客来玩儿,多数用英语询问,也有人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袁梦觉得,放下好几年的英语,可能要重新捡起来了。

 

袁梦和白文泽住在南五环外的亦庄,她工作的地方,分布在朝阳、西城、东城、大兴和丰台五个区,最远的冰丝带在北五环。而白文泽负责的社区,在南三环内的方庄。每天早晨,袁梦5点多起床,6点左右出门,这可以保证她在7点前到达工作岗位。晚上回来时,有时候已经半夜。白文泽同样忙碌,和最初认识的时候一样,只有集团有集体活动时,他们才能在白天见一面。

 

白文泽在岗位上已经过了九个除夕,袁梦也过了三个除夕了。刚刚过去的除夕,袁梦开车走了200多公里,从南五环的家里到北五环的冰丝带,然后再到所有她负责的社区,几乎走遍了全城,过年了,安全比以往更重要,不看一遍,她有些不放心。白文泽的两个社区紧挨着,不用到处跑,但除夕夜里,他和保安、派出所的民警、社区居委会一起,准备了灭火器和几大桶水,在社区守了半夜。

 

袁梦和白文泽在“冰丝带”合影。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没有回家,没有团圆守岁,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度过除夕,但白文泽觉得,真要回家过年,也一定会提着心,“还不如在岗位上,这样更安心。”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