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大兴机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郭雁池。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人物档案:郭雁池

大兴机场建设者

原大兴机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


郭雁池先后主持完成西安咸阳机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等航站楼建筑的设计,2010年加入大兴机场建设指挥部,工作中他一直在思考北京需要建设一座什么样的机场。


在原大兴机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郭雁池的手机里,至今保留着一个名为“不二”的微信工作群,这是大兴机场投运后,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共同建立的工作小群,大家在这里及时会商遇到的各种问题。群名的意思很直接:甭管是谁,相同的错误绝对不能犯两次。到今年9月25日,大兴机场这只举世瞩目的“钢铁凤凰”将迎来展翅腾飞五周年,“不二”群虽不如当年热闹,但大家有啥事,还是习惯在群里彼此请教或就是聊聊天。

 

郭雁池是大兴机场数万名建设者中的一员,仅用1218天,他和所有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兴机场从破土动工到凤凰展翅的蝶变。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郭雁池的生活、工作轨迹都围绕着机场,以至于他笑称自己没有太多时间“进城”。忙碌,是老机场人的常态,郭雁池十多年来先为大兴机场建设日夜忙碌,如今又为首都机场的未来发展继续奔波。


老机场人接到大兴机场建设新任务

 

郭雁池毕业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也就是现在的长安大学。1982年,新疆考生郭雁池面临选学校、选专业的人生新起点,建筑专业是其中之一。郭雁池的父辈都从事水利专业,算是跟建筑沾边儿,但建筑到底是干啥的,年轻的郭雁池当时并不清楚。“记得有一位同学的哥哥告诉我,建筑这个专业可好了,但为啥好,他也不知道。”说起当年的懵懂选择,郭雁池忍不住笑了。

 

青年时代的郭雁池喜欢画画,而绘画是建筑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就这样带着一半迷糊一半憧憬,郭雁池背着个画夹走进了大学。大学毕业后,郭雁池正式开启民航机场设计的相关工作,这一干就是近40年。在这近40年的岁月中,有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是与大兴机场“绑定”到一起的。

 

2010年的一天,郭雁池接到通知,他将加入大兴机场建设指挥部。“接到通知的时候,我内心挺平静的,因为这就是我的一项工作,当时感觉并没有特别的不同。”郭雁池回忆说。其实在加入大兴机场建设指挥部之前,他已先后主持完成西安咸阳机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等航站楼建筑的设计,此前10多年的民航机场规划、航站楼设计、对旅客的需求熟悉程度、多个领域的经验等,都是郭雁池积累下的宝贵财富。

 

不过随着新机场项目的推进,郭雁池还是迎来了一个个新问题。“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新机场未来的年旅客吞吐量目标是7200万人次,我们要一次性建成这么大规模的机场,真能完成任务吗?”

 

航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图/IC photo


2011年初开始,大兴机场航站楼构型进入设计阶段,郭雁池会同多家设计单位不断打磨、持续优化方案,在指挥部,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3年后的2014年底,大兴机场雏形基本形成,这就是旅客们现在见到的由6条互呈60º夹角的放射指廊组成的航站楼,这一设计刷新了单一航站楼的设计容量纪录。

 

雏形有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大兴机场将以何种色彩呈现给旅客?郭雁池回忆说:“航站楼外立面色彩,其实我们纠结了很长时间。后来设计师专门在朝霞漫天和落日时分拍摄了天安门的颜色,依据这个色彩,我们才最终确定了航站楼屋面的颜色。”

 

如今,在关于大兴机场各种各样的照片中,旅客们看到这只展翅腾飞的凤凰沐浴在阳光下的颜色是温暖、厚重的橘红色。在航空爱好者摄影圈里,大家甚至发现在某个拍摄角度下,映照在夕阳下的航站楼屋面展现出如金箔纸般的奇幻景象,这在摄影圈被称为“夕照金箔”。

 

说起这些令旅客、摄影爱好者称道的小细节,郭雁池言语中流露着自豪,“大兴机场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设计者、建设者成百上千次的打磨,我们要把建筑物最‘温暖’的一面呈现给旅客。”

 

龙年春节前,大兴机场,郭雁池带着记者漫步在航站楼,对这里的点点滴滴如数家珍,就像介绍自己家一样娓娓道来。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奋战1218天,期待交上满意答卷

 

在建设过程中,大兴机场创造了多个“第一”,这些闪耀的成绩是郭雁池的骄傲,1218天里,郭雁池和所有机场建设者们一起,创造了这座有着“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美誉的“钢铁凤凰”。

 

2019年9月25日,是郭雁池难以忘怀的日子,那一天,大兴机场正式投运,郭雁池觉得仿佛回到了当初的考场,像学生一样紧张地等待着试卷的最终成绩。投运前,郭雁池把机场的各个环节、各个点位走了无数遍、检查了无数遍,他希望交上一份令所有旅客满意的答卷。

 

龙年春节前,新京报记者在大兴机场航站楼采访郭雁池时,他带着记者漫步在航站楼,对这里的点点滴滴如数家珍,就像介绍自己家一样娓娓道来。郭雁池的一位同事曾这样告诉记者:“你要问郭总最熟悉大兴机场的哪个部分,估计他都答不上来,因为大兴机场就像在他的心里长了根儿一样,他对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太熟悉了。”

 

走在航站楼内,郭雁池不时遇到当年的老同事,他们高兴地握手,短暂的交谈间又回忆起了大兴机场建设时的故事。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室内空间格局,内部连通性很强,色调以白色为主。图/IC photo


“那组铜制组合图形还在航站楼里吗?”郭雁池询问道。“当然在,它可是咱们当时建设的见证。”同事毫不犹豫地回答。随后,郭雁池兴冲冲地带着记者去揭开了一个藏在航站楼里的“小秘密”。

 

“你看,它们在那儿呢。”站在航站楼四层,顺着郭雁池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三层的地面上清楚地呈现着一组铜制图形。图形由一个中心圈和六个外圈组成,中心圈上展现着大兴机场的外观,六个小圈则体现着机场5条候机指廊、1条配套服务指廊与航站楼中心区域的位置关系。郭雁池说,当时藏了这个小设计,就是希望用这个组合图形记录大兴机场航站楼的一个设计理念——放射状的指廊设计将提供给大家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这个“小秘密”,熙来攘往的旅客如今多数不会注意到,但便捷的出行体验,每位旅客都能感同身受。

 

今天,独特的指廊造型早已经是大兴机场的标签。郭雁池也作为旅客多次乘坐飞机从大兴机场起飞。作为一名建设者,现在的大兴机场令郭雁池满意吗?面对新京报记者的提问,郭雁池思忖片刻,笑着反问:“作为一名旅客,你对大兴机场满意吗?”他是一个追求细节完美的人,也总是一个愿意看向未来的人,在他的心目中,“满意的效果”永远都是进行时,也永远有提升空间。

 

龙年春节前,原大兴机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郭雁池在大兴机场航站楼接受采访。  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永不退出的“不二”群

 

2014年2月25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北京考察工作并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奋斗目标,发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26”重要讲话,犹如一座领航灯塔,指明了北京的工作方向,也深刻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新机场的提速建设与投运,是“2·26”重要讲话后的北京“大事件”之一。

 

到今年的9月25日,大兴机场将迎来正式投运5周年,这5年间,郭雁池的办公室虽然搬离了奋战过无数个日夜的大兴机场,但在他的手机里,永远保留着一个名为“不二”的大兴机场微信工作群。

 

原来,机场投运后,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建立了小群,方便探讨问题,郭雁池说:“所谓‘不二’,意思就是相同的错误不能犯两次。机场建设、投运遇到的问题,我们在这个群里及时沟通、交流,既能及时解决问题,又能积累经验。”现在,“不二”群虽然不似以前那般热闹,而是成了“老战友”们的聊天群,而这也说明大兴机场的运行完全走向正轨。这令郭雁池感到欣慰。

 

如今,郭雁池是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建设项目管理总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他的工作更加忙碌了。郭雁池说:“我现在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机场的建设发展规划,针对首都机场,我们提出了提质、增效、强安,以实现更好地服务旅客,更加便捷高效地运转。”

 

郭雁池的10年,是与大兴机场相伴的10年,10年间,大兴机场从无到有、展翅腾飞,郭雁池的生活半径也围绕着机场而展开。“如果问我这10年里北京城各处有哪些变化,我还真说不全,因为平时确实没太多时间进城。不过我有一个最大的感受,这些年北京的空气质量变好了,天蓝了,生态环境彻底提升了。”所以,平日里只要有空,郭雁池就会到家附近的温榆河公园跑步健身,痛痛快快地出一身汗,每一天都神采奕奕地开启与机场的新故事。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陈静 校对 刘越